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元辉 《考试周刊》2014,(45):128-128
<正>任何人都有情感,而情感目标的培养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人的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基础薄弱、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  相似文献   

2.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情感教学,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徐丹然 《贵州教育》2008,(22):38-39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高尚的思想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是文学精品必然具备的,解读这种思想情感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  相似文献   

6.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教育中,随着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加强对人的素质培养,注重发挥人的学习能动性,注重调动人的情感因素,自觉的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情感做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过程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过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主观需要的关系,它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意志行动、性格特征、身体健康等方面。而情感在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相似文献   

8.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教师应确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0.
施玉辛 《云南教育》2005,(23):42-42
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对事物一种好恶倾向,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愿之间的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感却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情感因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其作用是决不能低估的。实践中我有两点体会较深。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与情感陶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黑格尔指出:“音乐所引起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情共鸣,听众情感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朦胧的内心因素,把我们主体内心情况摆进去,达到物我同一状态。”[1]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语教学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知识。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学习,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重视情感因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学生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情感教学,从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根据小学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作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探讨研究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任何一种活动都与某些感受相关。狭义的说,这种种感受就是人的情感反应。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