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在中西文明撞击、相互影响的背景下,以贯通、互读的方式,把西方社会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联系起来,揭示大同、小康、民生等传统命题与社会主义的联系,立足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进行阐释。其中体现的执中鉴西的学术风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对梁启超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并对其宣传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阅读《饮冰室文集》时发现,梁启超对中国经济问题也颇有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这与当时国内局势以及梁启超曾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币制局总裁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清末,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外环境,梁启超怀着满腔热忱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诚然,青少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然而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我们的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却受到很大的冲击。为此,本文透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文,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现状,就《少年中国说》中的正能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旨在为培养新时期有担当、有作为、有思想、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做些有益研究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中的重镇,并且在中国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因而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和李大钊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伟大的思想家、启蒙家,是反封建的思想斗士,他们的思想也为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梁启超和李大钊关于自由、民主和良知方面的阐释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今时今日仍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种种原因,梁启超和李大钊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有些地方值得深入探讨。从中国知网可检索到的文献看,对于梁启超和李大钊思想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少,近期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这一比较研究既有利于对二位的自由民主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一文,不啻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宣言,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革命观。他在文中对改良与革命进行了明确区分,进而申明了自己改造中国的行动纲领。梁启超的革命观不仅被他贯彻到史学、文学、宗教和道德等诸多领域,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末,西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媒就有零星介绍。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人认同社会主义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梁启超对社会主义的阐释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打开了中国人的理论视野,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尚不明确,对马克思主义也有误读,但毕竟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淼隆 《文教资料》2011,(23):132-134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最早提出的。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见解深刻。通过对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探讨,熟悉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其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无疑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破坏”思想浸透着他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思想的深沉思考,同时又包孕着一种对于旧制度和旧文化的改造方略.以及对于未来新时代新景象的期许。对“破坏主义”进行研究,对于理解梁启超的整体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以往学术界存在一些误解.本文通过全面的考察,指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较早注意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先驱之一,他对社会主义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学理的把握比同时代很多中国人更为准确,对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若专注分配而忘却生产,则其运动可谓毫无意义”的观点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教育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对《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进行考察,梳理和总结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历史命题和当代借鉴等相关成果,宏观勾勒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全貌,并对既有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以助推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为线索,介绍了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梁启超以解决财政困难为目的,希望在中国建立国民银行制度,通过纸币发行为政府公债打开销路,并藉此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纸币滥发问题,但现实使他最终认识到中央银行制度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游历欧美大陆之后,才开始注重社会主义学说传播的,梁、孙二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儒家的“均平”、“大同”观念的烙印,另一方面,又受到形形色色近世西方社会主义流派的影响;从其内容本身来考察,梁、孙二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双重性和层面性,即均是“大同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一结合,这是二者之共性;而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唯一分歧,即在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是避免一切暴力革命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则是避免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和学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翻译思想。一是翻译与救国,梁启超把翻译看作强国之路。二是翻译的方法,梁启超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翻译弊端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三是翻译与佛典,主要讨论梁启超对翻译文体、佛典翻译与一般文学的关系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3日—1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美、法、德、日、韩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并提交了110多篇论文。大会对梁启超进行了多侧面的研讨,涉及梁氏的国民观、思想文化观、哲学观、民族观、史学观、宗教观、经济观、性别观、新闻舆论思想及其办报活动以及梁氏和同时代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并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学术讨探。梁启超与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课题。台…  相似文献   

17.
由南开大学、河北区人民政协、《今晚报》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启超诞辰 1 3 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0月在天津隆重举行。 1 50余位海内外学者出席会议 ,提交论文 1 1 0多篇 ,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海内外梁启超研究的最新成果。  梁启超的思想文化观是学者们研究较多的题目。有学者提出梁启超晚年的思想不是一种倒退 ,而是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 ,为 3 0年代前后新儒家崛起的前奏。也有学者认为梁启超思想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 ,因为他总在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省 ,表现出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法冶思想比较丰富。梁启超深受时代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中国如何实现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历史观无疑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把握住梁启超的历史观,不仅对1890-1929这四十年的中国社会历史观有所了解,而且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理解都是有重大的意义。梁启超作为一位特殊时代的文化批判者,人们又有可能从他身上发掘区别于中国传统历史哲学思想或历史观的一些新元素,为中西历史哲学或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后世学者在评论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时,往往把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言论完全当作反动的观点看待,这是有待商榷的。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对论战双方在当时中国是否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上所展开的论争作出重新评价。并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论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