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界》2018,(9):34-40
新闻游戏是数字化语境下新闻与游戏的杂交形式。以符号叙述学理论加以考察,新闻游戏是新闻从"窄幅文化"走向"宽轴操作"的结果,作为纪实性叙述文本的新闻走向了纪实与虚构的杂交叙述,其消解了新闻业的传统边界,使新闻的真实客观性面临挑战。与此同时,新闻游戏实际上是对新闻报道的符号化和再媒介化,通过程序修辞使受众看似拥有自主选择权,而实质更加被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24):29-3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莱布尼茨提出的"可能世界"理论,得到了哲学、文学界的重视,分别用于研究语义逻辑学中的"真值"问题,以及阐述文学文本中的虚构问题。本文尝试将可能世界理论引入新闻这种事实性叙述文本当中,主要探讨新闻叙述如何卷入可能世界,以及新闻叙述卷入可能世界之后,所带来的新闻伦理认知维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思  赵骅 《新闻前哨》2013,(10):19-21
叙述理论研究是电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充满了叙述。电视除了虚构故事,还能用叙述的语汇来构筑“真实”。本文把选秀节目看成一个电视叙述文本,以当下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分别从叙述内容、叙述方式和宏观话语框架三个角度来解读,以期透过叙述框架对节目进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韩劼 《东南传播》2013,(9):103-106
《不良教育》是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第十五部作品,该片关注男性之间的爱欲纠葛,延续了他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在电影叙事上,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戏中戏的模式,但较之以往有了更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从叙述机制到影片"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分析《不良教育》中出现的多元叙事,在分析影片里不断出现的叙事文本的逾越、叙述者的流动、叙述机制的转换的同时,探讨戏中戏电影的现实与虚构世界的关系,及其讲述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下,什么是特稿 什么是特稿?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在新闻学中,特稿(feature)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袋子,它可以写太阳下的任何事物--甚至太阳本身都可以写……直白的消息(news story)与特稿(feature)的-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而特稿通常是娱乐."这是广义的特稿含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新闻的特稿.在消费主义下,由于一个或一连串新闻事件而引发的消费、文化、生活方式、娱乐争议、焦点话题都是特稿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1):42-47
新闻游戏自提出以来便存在属性争议。本文从符号叙述学视角出发,以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游戏作为研究对象,将"纪实-虚构"与"时效-非时效"作为划分维度,建构起新闻游戏属性划分的四象限图。从而将新闻游戏划分为一般性新闻、史态类新闻与严肃游戏三种,指出新闻游戏应按照属性的不同划分为"游戏化新闻"与"新闻游戏"两类,并对当前新闻游戏发展中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冲突问题以及实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民俗学者过去比较注重搜集村落的地方知识。对他们而言,理想的村落传承者需要"沉默慎重",不可强调个人观点。笔者认为该认识缺乏对他者生命的想象,因此有必要将民俗学的研究方向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学科转向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访谈对象的自我叙述是最重要的研究素材。生活经验的叙述不仅是事实的罗列,而是通过叙述排列事件,并通过赋予事件意义建构"事实"。以往的民俗学不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只关注对"民俗"形成的叙述。这种研究取向忽略了个体经验的多样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自我的叙述产生出"自我"本身。而自我叙述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拥有的一种自发行为。我们有必要了解访谈对象的生活经历全貌,包括他们的主观解释。民俗学的"口述"研究不再限于民间文学领域,也开始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性叙述领域。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叙事可以是叙述虚构的事,也可以叙述实在的事.电影在采用叙事艺术手段时,不管是叙述虚构的事还是叙述实在的事都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叙述,通过声画等语言符号叙事必然有其选择,这种选择本身就意味着叙事会是想象性的,虚构的事和想象的事都存在被强化和被弱化的可能.民族影片《花腰新娘》整个叙述就是这样一种想象性的叙事.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追求:新闻叙事的“事”应该是真实的而非杜撰或虚构的事件,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  相似文献   

11.
杨亚娟  刘路 《新闻知识》2002,(1):44-45,41
新闻标题的制作离不开叙述,如何在有限的标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叙述的功能,是制作新闻标题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叙述是对新闻人物、事件和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叙述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将新闻内容大致交代清楚,让受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全面了解。它必须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又要新颖以打动读者,所以其概括性、灵活性更强。为了使叙述在新闻标题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新闻标题中的叙述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新意新闻的标题,要紧紧抓住新闻中最富有新意的东西,引起受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对《如果国宝会说话》进行分析,从叙述风格、叙述视角、叙述交流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叙述风格上,该片呈现出碎片化、拼贴化、网语化的特征;在叙述视角上,该片选择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段,通过光影图像的美化、声音效果的渲染,剪辑手法的设计,传递情感体验讯息;在叙述交流上,该片文本对受述者采取了"显性化"处理方式,以求达到比较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准则。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对受众而言无任何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古往今来,探讨新闻失真的著作文献有很多,他们从各种角度论述了新闻失真现象的成因。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叙述学的视角,对几十年来无法解决的新闻失真问题加以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媒体采编播工作中的"叙述"环节,从叙述学角度探讨媒体中的不当叙述可能导致的新闻失真现象,旨在用叙述学知识指导媒体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减少新闻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故事化叙述是最符合当代人心智的一种信息模式,将其引入到时政新闻报道领域可以有效地改善时政新闻可读性差的问题,提高其传播效果。本文探究的是智媒时代时政新闻的故事化叙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结构主义演说推动下,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其研究范围限于叙事文艺作品,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小说.所谓叙事,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尚志伟 《视听》2016,(6):78-79
《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是共有23次画外音贯穿始终,均是由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发出,属于第一人称画内的"我"者叙述,体现了"叙述人"对于整部影片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文本叙述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同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的叙述时间呈现出三个特征:"空间化"、零散化、无序化。  相似文献   

18.
何飞 《当代传播》2020,(2):91-94
网络公共事件的形成与叙述密切相关,不同的叙述影响着公众的基本认知和判断。在符号叙述学理论看来,基于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事件本质上是一个情感叙述的过程,它以情节的建构、符号衍义和代入移情为机制,并以权力抗争为动机。就怨恨情感而言,它以为否定而否定、为批判而批判的怨恨式批判为现象学特征,表征在叙述结构上呈现出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式的全否定格局,并最终指向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所在:那就是脱离事件本身,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凸显阶层的分化和对立。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表现形式,是对于虚构故事形式的一种反对。因为虚构的故事片往往有不真实的东西、创作者理想化的东西。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难免造成失真。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就成为纪录片编导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成了纪录片创作的永恒主旨。那么,视真实为生命之根的纪录片应该不应该向故事元素学习点什么呢?齐白石先生说过:“艺术就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更是一个很深刻的艺术命题。多年来,故事片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由于创作者在虚构这个层面上耗费的笔墨太多、着眼的时间过长,忽略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0.
罗璇 《新闻爱好者》2012,(17):61-63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新闻报道难以摆脱传统"他律论"影响的研究现状,借鉴使用叙述学的研究成果,从叙述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几种叙述模式:零视角模式、内视角模式、第一人称外视角模式、第三人称外视角模式。文章认为体育新闻报道者须厘清和辨别各种叙述模式的特质,根据不同报道任务作出合理选择,从而使体育信息的传播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