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勇 《青年记者》2017,(19):24-26
自意识到危机以来,都市报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不过,整体上,目前都市报仍陷于迷惘中,并未找到一个完全清晰的、可看到光明前景的转型路径.这种困境,缘于都市报尚未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即:都市报为何而生?都市报为何转型?都市报转向何处?作为一个曾经在都市报从业15年的前媒体人,笔者认为,都市报必须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进行再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吴海民--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武 《传媒》2005,(7):20-21
面对报业广告收入的全行业大面积急剧下滑,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坦言:"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这位首倡"媒体木桶"理论,预言都市报终将"一家独大"的资深媒体人又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是市场的产物.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迟到的市场释放出的超大能量,在都市报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都市报创造了中国媒体产业,特别是报纸产业的奇迹.但是问题往往是两面的:市场既成就了都市报的崛起和辉煌,也给都市报带来了不能承受之重.市场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是市场的产物。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迟到的市场释放出的超大能量,在都市报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都市报创造了中国媒体产业,特别是报纸产业的奇迹。但是问题往往是两面的:市场既成就了都市报的崛起和辉煌,也给都市报带来了不能承受之重。市场效益最大化,几乎成为都市报压倒一切的现实目标。但市场资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相似文献   

5.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反思"郭德纲事件",相信媒体人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首先,传统媒体反应过度,这种过度有不专业的一面,也有可以理解的一面. "郭德纲事件"初起时,媒体是克制的.大规模围剿的导火索是郭德纲显然有欠慎重的"记者不如妓女论",此言一出,媒体人群情激愤,央视、<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等主流媒体齐出阵,形成对郭德纲的围剿之势.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都市报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两个主题词——贴近性与主流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诞生之初,鲜明的贴近性特点胎记般为都市报打上了深深烙印,几乎同时,内容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下出现的煽情、虚假报道,也一度使一些都市报成为地摊小报的代名词和新闻界诟病的对象。都市媒体集体反思和理性思考的结论是,如果说贴近性是都市报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滩跨年夜的拥挤踩踏事件不但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而且也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一系列讨论。我们两人的讨论主要围绕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展开,既以前人的讨论为基础,也与前人的讨论有所对话,期待同仁的批评指正。"复旦学生"和"广州媒体人"的争论背后: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不同说法石力月:我们的讨论不妨从《复旦学生致部分媒体的公开信》与那篇据称出自一位"广州媒体人"之手的回应文开始。无论是广州媒体人的回应文还是之前学者们的讨论,基本上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争是伪命题.媒体没有新旧之分,只有真伪之分.“真媒体”永远不会消失,“伪媒体”才会消亡. 首先,这是由媒体的主体决定的.媒体不过是先知先觉者唤醒后知后觉者的工具,其主体是媒体人.现在通常谈论中国媒体,不过才1 00多年历史.但是作为一种媒体传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古代的史官、诗人,都是真正的媒体人.很多家书、檄文能够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其实也是因为承担了媒体功能,只不过传播受当时的手段和地域范围限制而已.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末,中国大地上崛起了一群都市报。其数量达几十家之多,由于理解上的差异,也由于正在发展之中,尚难说出准确的数字,但它的存在却是确凿无疑的。都市报已经成为新闻战线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军,“都市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都市报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华西都市报》,它创刊三年多,发行量已达五十万份左右,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9日,全国十余家省级都市报老总齐聚广西南宁,共同探讨虚假报道的应对之道.在这次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中国记者》杂志联合主办、《南国早报》承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都市报老总们以及来自中央媒体驻广西同行、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共同分享了与虚假新闻"作战"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城市晚报、都市报生存环境恶化,不少媒体人茫然失措的当下,2013年2月1日经国家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正式创刊的《廊坊都市报》,秉承“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以“都市色彩、关注民生、主流舆论、权威阅读”为办报定位,实施“精品+深度+服务”战略,在为读者服务中找到了立身之本、发展之源。短短两年时间,报纸品牌深入人心,发行量突破3万份,广告收入600多万元,并获得了“全国十佳成长性报纸”荣誉称号。“廊都”逆势崛起的轨迹,为晚报、都市报等民生类报纸强身健体发展壮大增添了亮色,探索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启章 《传媒》2007,(7):51-53
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与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媒体相比,专业经济类报纸属于小众媒体,也称窄众媒体、分众媒体,主要面向以经济活动为职业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以及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研究者.专业经济类报纸虽然不是大众媒体,但由于面向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主流人群,因此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最近,媒体圈里频传资深媒体人离职消息,从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到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再到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这些集中爆发的新闻在新闻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更有甚者借题发挥,将《南方报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内刊)的一组离职人员统计数字拿来说事儿,作为这一轮媒体人离职潮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媒体人要具备媒体融合的思维、专业精湛的素养,以及改革创新的勇气,其扮演着信息把关者、阅读引领者、互动调动者与忠诚服务者的角色.加强媒体融合环境中对媒体人素质的培养,应采取制定战略规划,丰富业务培训,改革专业教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一份受人尊敬的杂志,不仅仅是我们的事业,更是为了理想,这是媒体人的追求。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是读者真正喜欢的,而这个话题又是媒体人需要不断思考的,它也是媒体生命力之所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媒体,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媒体。很久以来,“信息系统工程”——在很  相似文献   

18.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19.
有2001-2002年度是“传媒年”之说。 一方面,媒体投资热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在竞争中长大的新媒体大玩帽子戏法。都市报迎来全面丰收,支撑起媒体中国又一片新天地。 都市报运动,造就了才俊辈出的都市报人。在西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宣传是媒体向广大读者传播信息的手段,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它的主要功能,一旦报道中出现导向错误、新闻失实、文字差错等问题,不仅影响信息的传递,也会动摇媒体的公信力。本人作为在编辑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资深"媒体人,总结了一些容易出现的新闻差错,以期给新入行的朋友一点提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