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德元:2015年的跨年夜如期而至,在上海,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热情高涨地商讨着各种出游的计划,微信朋友圈里的庆祝与晒图也是此起彼伏。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几小时前备受推崇的外滩亮灯仪式却成了新年夜跨不过的阴影。很快,有关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陆续出现,伤亡人数不  相似文献   

2.
<正>外滩景观的形成由来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在这里可以放眼一览涛涛江水和片片帆影,呼吸带有水腥气的新鲜空气,并且能够欣赏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外滩所展示的别致的景观风貌,使之充满了魅力,因此有人将外滩称之为"上海的眼睛"。外滩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的反思还在继续。从一些细节看,这起事故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往年都在举行的外滩灯光秀,出于安全考虑被警方建议取消了,改为在外滩源封闭范围内举办。因为灯光秀取消,也就相应降低了安全防范等级,取消了很多限流、管制等临时措施。通过回溯“外滩灯光秀取消”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发现如此关键的信息,并没有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大多数人,反而“沉没”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汪洋大  相似文献   

4.
2015年的新年跨年,凌晨一点钟,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刷出上海发生踩踏事件的新闻。在外滩,人流对冲,直接导致了灾难发生。那个凌晨,更多的年轻人急着离开这片伤心地,而每一个需要到达的记者,却匆匆前往,去记录2015年这不寻常的新年祭。而经历者和记录者的对冲,揭示出记者这个群体在社会中非同寻常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上海外滩跨年夜的拥挤踩踏事件不但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而且也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一系列讨论。我们两人的讨论主要围绕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展开,既以前人的讨论为基础,也与前人的讨论有所对话,期待同仁的批评指正。"复旦学生"和"广州媒体人"的争论背后: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不同说法石力月:我们的讨论不妨从《复旦学生致部分媒体的公开信》与那篇据称出自一位"广州媒体人"之手的回应文开始。无论是广州媒体人的回应文还是之前学者们的讨论,基本上  相似文献   

6.
金琦 《档案学研究》1992,6(1):52-54
城乡原貌影像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以各种城乡原貌历史照片和近代照片(包括少量影片、录像)组成的直观档案——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的真实历史记录.把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区拍摄下来的城乡原貌照片汇集成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地区整个城乡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面貌,其利用价值较高,是珍贵档案史料的一部分.以上海外滩原貌为例,长期以来,上海外滩的全景照片,总是作为上海市面貌的代表性照片刊印在一些书报杂志上,久之,给人们一个印象:上海外滩总是那副老面孔.当然,城乡面貌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才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上海外滩到底有多大变化?上海市档案馆在建馆30周年之际,展出了一组反映上海城乡原貌的历史照片,其中有:“100年前的上海外滩”、“1897年的外滩白渡桥”、“19世纪南京路”以及“100年前的上海县水城门”等珍贵历史照片数十幅.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海外  相似文献   

7.
10月11日上午,由上海市档案学会和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08年"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拉开帷幕,这是连续第四年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纪念巴老的系列讲座。本场讲座邀请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有"越剧王子"之称的赵志刚先生作"谈越剧《家》"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正>谈起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外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早在150多年前,即有人赞日:"外滩是上海的眼睛和心脏。"那么,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外滩究竟是何模样?答案尽在《外滩影像(1841-1949)》图册之中。自1843年上海开埠,外滩历经沧海桑田,从古时树木葱蒨、阡陌纵横的乡郊野地,到近代浓缩万国建筑精粹、汇聚财富精英的黄金岸线,再及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金融聚集带,这段千余米的江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国庆节,各地都很热闹,大城市一些吸引人的地方更是人流如潮。但游人太多、太集中又有诸多不便,也可能给交通、安全带来一些问题,因此又有必要事先有所安排和引导。文汇报9月26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加框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上海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在国庆节前胜利竣工,新外滩在国庆节期间将成为广大市民游览观灯的热点。为了让市民高高兴兴地欢度国庆、观赏外滩美丽的夜景,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10日这一天,对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建设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外墙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馆。一座集展览教育、社会课堂、咨询利用、信息集聚和传播、市场服务、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当代标志性新型档案馆矗立于浦江之滨,成为展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轨迹的又一个窗口。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位于中山东二路,是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之一。同周围那些注重外部雕饰、线条华丽、富于古典之美的建筑物相比,其外观简洁、方正,整体造型以中轴对称、顶部内敛峭拔为特征,具有鲜明的现代派风格。大楼于1939年建成,1941年投入使用。原名法国邮船…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5,(1):4-5
卫视跨年成绩单出炉差异化助《国剧盛典》突围每年的卫视跨年晚会之争都格外引人关注,2015年的卫视跨年战中,除了跨年夜湖南、浙江、东方上演"三国杀"外,元旦之夜安徽与江苏的"搏杀"也着实带劲。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四家都以载歌载舞的跨年演唱会形式玩得不亦乐乎时,安徽卫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出至今已举办六届的《国剧盛典》,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口碑  相似文献   

14.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  相似文献   

15.
<正>9月30日,上海市档案馆在外滩馆举行解放日报社"上海,我的1949"口述访谈记录捐赠仪式。《解放日报》副总编徐锦江、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朱金铃、邢建榕等出席捐赠仪式。解放日报社今年上半年精心策划开展了"上海,我的1949"口述访谈项目,采访了30余位亲历上海1949年的历史见证人,他们中既有参加上海解放战役曾三天四夜未合眼的指战  相似文献   

16.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7.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8.
“东芝”的光辐射与“万宝路的世界”繁华的夜上海。色彩鲜艳斑斓的霓虹灯广告,就如迷人的夜明珠,镶嵌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顶端。如果追溯一下它们的历史,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国工商“大都会”最早、最高、最亮的一个外国商业广告,正是闪亮于国际饭店24层楼上部的“TOSHIBA东芝”。正值“TOSHIBA东芝”捷足先登占领了上海“经济领空权”之际,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踏着匆匆的步履走进位于上海外滩的新民晚报社,紧急求  相似文献   

19.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存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历经百年的沧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中西交汇的国际大都市。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留存了大量标志性建筑,它们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记载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貌,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载体,展现了上海城市历史的面貌,上海的外滩也因此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