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林故事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广阔的森林和田野,是辽东人不变的家园。林改后的辽东大地,像春风一样,传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萧铭 《文化交流》2016,(9):74-75
正健身、生态、绿色的骑行活动正在浙江兴起,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生活方式。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骑游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骑过颠簸的路途,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感受风情。沿着田野、山坡,听着鸟语,闻着花香,迎着清风一路骑行,  相似文献   

3.
那个绿哟     
艳阳高照,草木葱茏,此时徜徉在神州大地上,放眼望去,一派绿色,令人情思飞扬,赞叹不已。那个绿哟,绿得铺天盖地,绿得漫山遍野,绿得人心沉醉。 浅绿、深绿、淡绿、浓绿:一点点、一片片、一行行、一条条、一团团、一簇簇……从河堤到公路,从公路到田野,从田野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每个角落,每个区域,都被绿色包围着、覆盖着、缠绕着、熏陶着。  相似文献   

4.
宗源 《生态文化》2009,(6):10-12
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辽东大地,微风吹拂着山林.吹拂着田野,也吹拂着清清的碧水。 初秋时节还不是层林尽染的时候.远山近岭依然恣意地张扬着浓浓的绿。  相似文献   

5.
正秋天的阳光静静地洒下来,沐浴着田野里那些孤零零的草木。黄灿灿的稻谷早早回了粮仓,红通通的果儿被安稳地收进篮子里。热热闹闹了一春一夏的田野渐渐安静下来,一切显得那么安详。母亲的地里那些老实的棉花在静静地等待着。叶子已经被烤得枯黄,被秋风刮得"沙沙"直响。胀鼓鼓的棉花苞被撑得爆裂,亮出一团团雪白的棉絮,接受多情的阳光的抚摸。棉花在尽情地裂着,似乎在贪婪地吸纳更多的  相似文献   

6.
高平 《生态文化》2009,(4):52-52
春雷在天空大声呼唤 田野迅速地改变着容颜 蚯蚓开始不倦地疏松土壤 清澈的泉水开始哗啦啦地歌唱 种子应声破土而出 把绿撒援得无边无沿  相似文献   

7.
宋兆麟 《文化学刊》2015,(3):38-44,2,241
作者从仅念过一、二年级初小的孩子到机缘巧合地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考古学出发,在做好民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向民俗学延伸,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取得了颇丰的成果。退休后转向研究性收藏,继续着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赖于生存的这颗硕大地球中,不知蕴藏着多少神奇的物质,其中散布于广袤无垠的田野或埋藏于地壳之中的奇石,就是地球的神奇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英国典型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征是绿色的田野。绿色田野在英国代表自然的哲学含义,这是英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英国的绿色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与英国的哲学人文思想共同构成英国人的纯真的诗意家园。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类学家在不断探索将心理学的成果应用到人类学研究领域当中。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下岗女工田野访谈中的具体案例,将心理咨询技术有效补充到田野访谈工作中,提出人类学学者在关注田野访谈所取到的访谈材料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访谈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学学科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铁美 《职业圈》2014,(6):113-113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群众文化又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一伟大决策为我国文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加满了油”、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2.
正金风送爽,鼓乐阵阵,舞姿翩翩,笑声飞扬。武义县履坦镇后桑园村、壶山街道后舍村、桃溪镇东垄村……土味十足、充满乐趣的田野运动会接连举行,来自周边县市的中外游客和当地市民在田头舞台开心运动。精彩的活动吸引了常驻义乌的肯尼亚、约旦、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多位外商前来体验。他们在后舍村田野运动会上开心参与田板舞草龙、水田徒手抓鱼、水田抓鸭等有趣的田野狂欢活动。武义县后舍村庆丰收草根田野运动会至今已举办四届,这次来自肯尼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大学教授在讲授《中国文化史》的时候,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百五十年前,黄浦江两岸蒲苇遍地,田野间偶见村落,很少有人知道有所谓上海,诸  相似文献   

14.
雷丽 《文化学刊》2008,(5):106-110
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一枝奇葩——婚俗是考察地方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湖北天门为田野考察对象,对天门男女之间择偶、定亲、娶亲全过程进行初步考察,并竭力揭示其社会学理论意义上的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15.
刘仙娘信仰流传于广西富川平地瑶与汉族杂居区。刘仙娘被当地民众称为保护神,祭祀活动频繁,民众信奉度高;此地区流传着有关刘仙娘丰富的民间传说,暗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近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此民俗事象,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查找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概述。  相似文献   

16.
在蒙大拿州一个偏远的山谷,一位牧民正在放养他的牧群。突然,一辆崭新的高级轿车出现在他的面前,开车的人穿着非常考究,他放下车窗探出头来对牧民说":我敢打赌,我能非常准确地知道你的牛群有多少头牛,如果我的判断正确,你就送一头小牛给我,干不干?"牧民看着这个一身名牌的家伙,又看了看漫山遍野的牧群,静静地说:"当然,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     
阳春三月,当我漫步在堤岸、沙滩,徜徉在花园、田野,踩着温软、沙松,观着鹅黄、嫩绿,嗅着清新、芬芳,体味着这些春的感觉、春的色彩与春的气息,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大自然的无尽感激之情在慢慢地向周身弥漫,我觉得十分的惬意、非常满足。可是在惬意与满足之余,我突然想起几个问题:这一切美妙绝伦的感觉,是谁创造与奉献给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人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无限度地开发自然,究竞是一种伟大的创造,还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  相似文献   

18.
运河边漫想     
毫不夸张地说,我已经有很多年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河了。说到真正意义上的河,当然是指那些流淌在或是山间或是林下或是穿城而过或是蜿蜒在田野中滋润万物清澈明亮的河。时下,在城市里的纵横交错各式各样的桥下,也还是有河水缓慢流着的,但哪里还称得上是河?臭气熏天的河水,早已是司空见惯了的,要是遇有清亮亮的河水哗哗有声地流着淌着,喧哗着,那才叫奇呢。一日,行走途中,远远地望见了运河大桥,运河在我的记忆里是很有气势,很磅礴的,只是还未曾与它相见过。长年居于都市里,跟那些无羁无绊又极有自我约束力的奔流在大自然中的河是无缘的。于是,…  相似文献   

19.
从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岗峦起伏的田野点缀着棵棵果树的景象看,人们很容易误会辽宁省的原本使命。尽管那里的农业很重要,但它的人口的大多数却并不以此为生。与中国的其他省份相反,辽宁省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人口超过50%的省份。从历史上看,在中国的城市,国有企业保障了市民的收入。这个省目前正处于它本身的巨大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勐卯(瑞丽)傣族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陆陆续续迁入双江南勐河坝区,建立了双江历史上第一个被中原承认的合法政权。本文将结合历史文献,立足田野调查,通过对傣族迁入双江历史的梳理,考察傣族在面对双江瘴气时所创造的文化适应,从生计方式、宗教信仰、饮食起居、民间医疗方面进行解读,考察其文化生态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