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艾滋病的威胁依然严峻,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潜在的艾滋病威胁对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将重点定位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上,从高校开展艾滋病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优势,阐述了社会工作学生在高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具体实践,最后尝试着探索出一条能促进高校社会工作学生更好地介入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寻求便捷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伴教育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对教育前、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伴教育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同伴教育是师范院校非常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成立学校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意向以及态度,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100%,对艾滋病有效传播途径的认识较清楚。结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严重性、传染性、易感性、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以及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有较清楚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吸毒的危害有很好的认识;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依然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4.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5.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成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及2015级的大学生总共1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手机学生的信息,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防控制能力。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治疗方式的掌握程度只有44.4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率78.76%,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程度只有58.50%。结论:当前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仍然有发展和完善空间,应当急躁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0,(12):38-43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速度惊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采用Shrum艾滋病态度量表,修订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测量工具。修订量表共19个项目,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我国大学生艾滋病态度的测评工具。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艾滋病态度,在性别、学科和年级上不存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预防艾滋病教育受限于社会发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状、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显著。同伴教育以较强的文化适宜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具有较高的投入和产出比,被引入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易于实现100%知晓率的目标;能有效改变学生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预防艾滋病教育队伍中;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预防艾滋病的技能,从而远离艾滋病。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迄今为止,世界上无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经验表明: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大学生的特点与现实之需及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入手,对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分析了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包括单独开设健康教育科目,载体科目,融合到其它科目,组合方式。以期对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益阳市高校学生中随机发放艾滋病防治纸质及网上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为有医学教育背景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晓率高于无医学背景知识学生.提出应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5,30(5):75-75
据2004年10月18日《新闻晨报》消息,昆明市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获得重大突破性结果:申请阻断的共有31位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艾滋妈妈”中,有30位经阻断后生下了健康宝宝,即婴儿不带有艾滋病病毒,只有一例生下的婴儿仍然带有母亲传染下来的艾滋病病毒。据国外资料,艾滋病病毒由母亲向孩子的垂直传播率约为40%-80%。昆明市的此项由1997年开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调查问卷,应用于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中,通过差异对照,了解当下公卫专业大学生与非公卫专业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认知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进而阐述做好高校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对策,旨在为高校和艾滋病疾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病原、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等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鄙视的态度或觉得“令人恐惧”,提示我们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增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改善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06,(12):9-1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特定免疫细胞注入一种经过基因改良的艾滋病病毒,似乎可以阻挠艾滋病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药专科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30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是95.3%、94.0%和92.7%,对胎盘、母乳和产道三种母婴传播的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5.3%、76.7%和75.3%。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以电视、网络、广播的有85.3%、学校教育的有71.7%、相关书籍的有67.7%、医务人员的有46.0%。65.3%的学生希望学校教育给予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对预防H IV感染、延缓病程进展、阻止H IV病毒的继续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艾滋病疫苗的工作原理、开发策略与主要作用,对目前正在研究之中的艾滋病疫苗种类,研发现状,以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艾滋病(AIDS)在我国潜伏着流行的危险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当前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性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现状、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