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课堂上对材料的的处理就需要优化。一、隐蔽性科学课经常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开展探究,材料一旦进入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知道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科学探究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科学探究就变成纸上谈兵。探究不是有"材料"就可以了,它对"材料"有严格的讲究,"材料"的好坏决定了"探究"的质量,好材料是有效探究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材料,使其具有结构性,材料的结构性决定着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的五条原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做中学"活动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是引导儿童在对问题的研究和破解中达成科学理解的过程。科学教育原则中提出:"为孩子们的探究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在"做中学"过程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一、适当地"扶"——帮扶学生选取结构性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好材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4.
<正>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科学的主要因素。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必须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大量的实验、动手操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无疑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米"。没有实验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而"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好的实验材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科学"取代"常识",以前各实验室配置的实验器材是废弃,还是物尽其用?如何将传统实验器材与现在配套的"学具袋""教具箱"结合使用?这就要科学教师发挥传统实验器材的优点,拓宽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使用上注意处理好器材功能的继承与发展,使传统实验器材在科学探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智清 《学周刊C版》2010,(2):113-114
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初中物理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新课程中对许多知识点作了简化,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但新教材配套的器材还没有配齐,无论是学生的分组实验还是随堂的探究活动所用的器材都比较散乱,实验室中的器材要满足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还远远不够,这就制约了学生探究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应主动用发现的眼光从生活中选取活生生的实验器材,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很多实验只能教师演示,学生没有机会来做探究实验,他们无法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物理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学生体验不了探究的乐趣。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对书本上的探究实验进行改进,能用身边可利用的器材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中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几个探究实验作了改进,让学生人人都来参与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实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一、材料准备——有效探究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课来说,"米"便是实验材料,没有材料,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科学  相似文献   

9.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器材的预设与生成"过程".教学"四适度":提供器材要"适时";选择器材要"适量";给定器材要"适切";使用器材要"适地".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探究"一词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她的"冲击",教师在实验教学时,把任何一个实验都想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即对探究性实验理解的"泛化"和"神化",从而走进了探究教学误区。九年级化学是启蒙、入门学科,初涉化学的学生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上是"贫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时得回归理性,寻找和挖掘合适的探究资源。  相似文献   

11.
邵红兵 《学子》2013,(7):75-76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探究工具,特别是在实验探究课中,实验器材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活动中,对实验器材的准备总是习惯性地按照教材、教参所提示、所  相似文献   

12.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它的性质和规律呢?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应用不同的实验器材,从多角度去探究、思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针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实验.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3.
"边学边实验"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式教学模式》的一个子课题,笔者在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中受益匪浅。首先,"边学边实验"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另外,配套器材"学具盒"的广泛使用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一切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夏昌霞 《学子》2014,(2):19-20
<正>常听到很多科学教师说:"科学课好上,不过有个前提——材料都能找到。"小学生爱科学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爱它通过动手操作,从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那么我们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夯实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非常必要。鉴于此,我的科学课从准备材料开始了。一、各尽所能准备实验材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才能上好科学课。像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这些常规实验器材,器材室都有,就好解决了。  相似文献   

15.
正常听到很多科学教师说:"科学课好上,不过有个前提——材料都能找到。"小学生爱科学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爱它通过动手操作,从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那么我们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夯实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非常必要。鉴于此,我的科学课从准备材料开始了。一、各尽所能准备实验材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才能上好科学课。像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这些常规实验器材,器材室都有,就好解决了。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物理课程的核心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冠以"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新名词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本质上仍是"填鸭式""灌输式""讲解式"的。某些实验探究活动的无序性、被动型、浅表性致使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严重缺失,其根源在于教材配套实验器材的缺乏、破损和探究效果差,所以如何改进和创新物理实验探究器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的改进与创新有生活化策略、直观化策略、精准化策略和最优化策略四个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教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台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测出重力加速度。刚过了三分钟,第一小组就要求汇报实验结果。汇报如下:"我们小组共测量三次,第一次测得自由落体加速度9.81 m/s、第二次9.80m/s、第三次9.79 m/s,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0 m/s。"实验数据和结论如此准确无误,显然学生的实验操作具有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教学就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这样说,新教材没有实验是上不好物理的,但农村学校条件差,实验器材是有限的,有些器材根本没有,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利用身边的工具和废旧物品做很多物理小实验,学生钢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除了本身测长度的作用外,还可配合其它器材做力、热、电、声、光等物理小实验,发挥它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教学就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这样说,新教材没有实验是上不好物理的,但农村学校条件差,实验器材是有限的,有些器材根本没有,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利用身边的工具和废旧物品做很多物理小实验,学生钢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除了本身测长度的作用外,还可配合其它器材做力、热、电、声、光等物理小实验,发挥它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控究"一词成了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热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多次提到"探究"一词,认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己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还就探究的兴趣、方法、态度和体验等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