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永刚  白浩然 《新闻界》2009,(1):106-107,92
文章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读者》“危机公关”案例的回顾阐明:任何组织都必须将其公共关系行为贯穿和有机融入其全部运营活动过程当中;在危机已成为一种常态、危机事件可能随时“进发”的现代风险社会,危机公关的要诀是将“危机公关”日常化,其基本准则是“以公众利益为本”,要避免将公共关系“技术化”的片面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社会历史视角考察"非典"十年以来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提出风险社会和重建现代性构成了公关事业演进的语境,而互联网时代的对话主义则主导了公关范式。"非典"昭示了现代性危机和风险社会的到来,致力于沟通、共识和信任的公共关系特别是危机管理在随后十年获得较大发展。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出路在于"对话以重建现代性",尤其是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支配式宣传到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化解风险、维系利益认同、再造意义共同体,成为"非典"至今公关发展的主线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一场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本身的信任危机,此事件中带来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思考。而就红十字会本身而言,是一次危机公关事件,而且是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事件。红十字会的反应迟钝和其组织本身固守旧的组织公关方式和不改革的态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组织危机公共关系应对提供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黄贺铂 《新闻世界》2014,(1):155-156
企业的公关危机往往也伴随着舆论危机。企业所伴随的舆论危机常常以负面消息和负面态度的姿态在舆论场快速流传,社会公众充斥着对组织负面意见的传达,这就是公共关系危机。当这样的危机产生时,企业自身的形象塑造、社会信誉,本身的发展都会面临无形的挑战与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民知情权的彰显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现代政府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消极躲避、闭口不言,取而代之的是进行积极的"危机公关".所谓"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共策略与措施,也就是组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夏慧夷 《今传媒》2010,(11):29-31
陆费逵在经营中华书局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危机面前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关策略,使中华书局得以成为近代出版业的重镇。在应对"民六危机"的过程中,陆费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并利用人格力量重塑公众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陆费逵的危机公关策略是中国公关业的历史财富,值得进行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和8·8台湾莫拉克风灾中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会两家非政府组织(NGO)在危机期间的公共关系行为的考察,认为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活动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必要行为,其信息传播应该成为整合、动员社会资源的公关传播平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传播模式;在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行为还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形象传播中政府公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曾艳 《出版广角》2016,(16):80-82
当下,公共关系危机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处理危机是当前公共关系人员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一书,将“互利方法”带到了国内公共关系从业者的面前,其以全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笔者认为,该书建立了系统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此外,在“愤怒的公众”的界定方面,其对危机公关的类型、媒体的作用等方面也有独到认知。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危机频发的今天,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常常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巧用危机公关、化危机为转机已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最近,一场由网友引发的"抵制风波"使家乐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此次危机事件中,家乐福采取的政府公关、促销公关及民心公关等一系列策略是现代企业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对企业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民知情权的彰显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现代政府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消极躲避、闭口不言,取而代之的是进行积极的“危机公关”。所谓“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1.
当代德国著名思想家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在其经典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并且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与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蕾 《图书馆》2008,(3):88-89
本文以新公共管理为切入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崔萌 《图书馆学刊》2010,32(6):15-17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精神产品,使全体公民自由、免费和共同享用的公益性事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益性原则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脱离公益性原则,公共图书馆就不再是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产品角度出发,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体制僵化、经费不足、无法可依和观念落后等现实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对公共图书馆实现全面公益性服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公共关系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被称为信息社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借助公共关系来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增加经费、增进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了解、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塑造与改善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公共图书馆为了进一步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加强危机公关、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加强行业宣传、形象宣传及网络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坚持图书馆公益性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公共利益的整合、扩大读者范围、提高服务工作绩效、维护与读者的关系。公益性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实践,将增强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公益培训、创新服务方式。针对当前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坚持公益性服务展开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与公共目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王子舟 《图书馆论坛》2004,24(6):31-35,269
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最早的图书馆一经产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这种公共物品性质决定图书馆不能转制,变为企业走产业化道路。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平等与自由,这是社会公共目标在知识服务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图书馆,是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与提供的中心,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责无旁贷。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并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把公共还给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公共图书馆公共精神与公共职能缺失、复归的历程,认为城市图书馆回归公共可以有力地促进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