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技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解决高校科技企业目前存在的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规范、学校承担企业运营风险等制度方面的突出问题入手 ,着力研究和探讨高校科技企业建立新型产权关系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市场化趋势以及直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日益彰显。由于历史和制度条件影响,中国出现了高校科技企业这一联系高校与市场的独特方式。本文从国家创新系统层面,通过动力机制、制度特征、现实作用等方面对高校科技企业进行分析,并针对高校企业市场化、公众化、规范化的观点提出新的看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在高校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是当前制约高校科技企业改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的理论 ,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差异 ,阐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地位及趋势 ,对在高校科技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培养模式,但是我国政府、企业、高校对这种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双证书制度现状的分析,提出三项建议,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与结构失衡及科技发展的基本矛盾及高校与企业科技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高校科研实体直接进入企业作为二者的结合点,指出了应采取“给利益,减风险,以政策做保障“的措施来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最终使企业成断科技投入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探索——以东北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高校科技产业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然而在成绩背后,高校科技产业走过的路却不平坦,科技优势伴随的是校企不分的制度弊端。东北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利用自身科研成果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出一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其基本经验是:依托高校优势,明确科学理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型高校产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企业改制;抓大放小,有退有进,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Web of Science2000-2015年365篇高校录取制度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国际高校录取制度研究以美国为主,发达国家占据研究的主导地位;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录取制度微观层面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其研究方法多元、规范.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的高校录取制度研究应该以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为契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以高校录取制度的研究特征为基点,实证研究与理论演绎相结合;以构建中国特色录取制度为宗旨,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得到迅猛发展,但是现有文献应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笔者利用eview5.0软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倒U型的发展模式,今后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将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BPR即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BPR理论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在实施这一理论时的策略,旨在对深化我国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起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制度选择角度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两个“链条”的观点,建立了反映企业生存与死亡状况的一般模型,进行了高校科技企业的退出时机选择和高校科技企业生存与死亡状况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应用型高校自身特色发展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200余家企业的调研,提出并实践了应用型高校"一纲三纵五横"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是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三"是工程基本技能培养、工程项目技能培养、工程岗位技能培养三个阶段递进发展;"五"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训、科技活动、能力考核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工科学生"眼高手低"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急需解决。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现状,"企业实训"是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工科结合企业实训,从宏观政策、理论研究、现实操作层面提供了人才培养的现实可行性。三年校内学习加一年的校外实训的"3+1"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新的实训教学内容及目标、实训收费模式、和实训管理方法,突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对工科学生提升创新能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针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多数都停留在理论分析及定性分析层面,缺乏定量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以明确多渠道变现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渠道变现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较大,对文化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文化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多注重"以文化为中心,配以多渠道变现,再以科技辅之",构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拥有多渠道变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必由之路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呵? 从计划经济走进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跨入市场经济,国家和民族经历了脱胎换骨的痛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他们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在"2004年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暨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新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分析是以制度为分析对象,分析制度的产生、演变以及解决制度与行为、制度与组织、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系问题。运用制度学的相关理论对在社会变革和教育制度创新的大背景下,就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这对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线性到非线性:企业成长理论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最初企业是生产函数、契约到企业是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深化,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开始从线性向非线性过渡。本文以企业成长理论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为主线,梳理企业成长理论的演进脉络。通过对众多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适用边界和应用性分析发现,非线性在企业成长过程发挥了主导作用,并指出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互动的视角建立非均衡、非线性有机统一的企业成长机制,可对企业成长规律给出更合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郭蕊 《海外英语》2013,(3X):40-41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紧张、入职难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又陷入缺少人才、核心岗位空缺的窘境。面对着这样矛盾的社会现象,"为企业培养对接人才"这一课题在高校的教学方面变得尤为重要。该文将以"课堂真实性"为教学理论依据,通过对刚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在完成企业对接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探索在英语教学方面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的起源,不外有两种最基本的观点,一种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企业起源理论,另一种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西方企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企业起源理论主要是从人类生产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企业起源的客观经济技术条件,遵循的是一种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则主要是从企业现实生活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企业形成的主观动因。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知网的国内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情报信息,对国内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对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述评,为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遴选了地方五所高校,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基于三螺旋的理论,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五所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开展形式及现状,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