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师本科整合了中等师范、师范专科的教育资源,本科大学逐渐成为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唯一机构,加上基础教育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以及师范生就业等现实问题,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正呼之欲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将小学与中学的教师教育实行全面贯通、整体融合、统一培养,旨在培养出通晓整个基础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既能承担小学教育又能承担中学教育的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师资。该模式是对传统分层、分科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与改良,不是否定。这项改革模式标志着对教师教育模式变革的认识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深化性研究。针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办学转型的实际,结合"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创造性地提出"应用型教师"的培养理念。以对比的方式揭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应用性特征。对师范专业突破传统的"分段分离式"教师教育模式的不足,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的"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作了系统的阐释。为培养基础教育应用型师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的发展,号召着具有基础教育整体观的教师教育理念,近年来,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现实问题,凸显出了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在"整合连贯型"理念下构建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综述研究,从"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相关研究现状分析、"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结合分析、构建"整合连贯型"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重要性分析以及我国体育教师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展望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整合连贯型"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旨在为我校体育教师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地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理念,也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进行研究,阐述了构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必要性,明晰了"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并勾勒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基本内容体系,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也为其就业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师资和师范毕业生就业需求,针对传统分段式师范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并在昆明学院10个师范类专业开展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3年多实际运作,建立了完整的“整合连贯型”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新型实习实践制度,出版了系列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被省内外多所高校采纳。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的出台,意在扭转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学非所用"的就业现状,而承担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任务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更应该在遵循上述理念的基础上,找寻一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教师教育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新型培养模式。"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学校转型提供改革良策。肩负培养基础教育美育任务的音乐学科,在贯彻实施"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音乐工作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实施"整合连贯型"教师培养模式,须从教育学类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高度重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教学改革,并将教学重点从常规的知识传播转向为分别指向中小学教学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实验实践,以切实提升师范专业学生教学理论素养,实现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建构意图。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多元化背景下,试图创建一种新的模式——"整合连贯型(Integration-Continued Model)"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对"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创建的背景与依据、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在此基础上,对昆明学院在"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方面的探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合并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实行合并办学,有些原来单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专业院校合并组成了新的综合性大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合并型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发展问题上,应进行以下战略选择:从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加强学科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状况,深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发扬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师德教育的特色,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三层次(教育硕士、师范本科、师范专科)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存在不足,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培养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基础教育目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地位普遍弱化、边缘化,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基础教育一线的需求以及教育强国对新师资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内部对教师教育专业认识出现偏差,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属性。改进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应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大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勇气与魄力,探索构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2.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