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材料都认为,该诗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这一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还归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再表达这种感情,才是比较符合情理的。如果马上就要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3.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第十册21课《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资料都认为,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上述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归还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表达这种感情,才是  相似文献   

5.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6.
教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时,我不禁眼睛一亮——第25课是《杜甫诗三首》,编排了《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可以说,长期以来.对教材编排古诗词的方式一直感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唐宋一些大家之作零零散散在各册各个单元.使我在教学时颇感不尽兴、不过瘾,也总是觉得学生在初中三年虽然学了不止一首的“杜诗”“李诗”“苏词”……但对这些“大家”的认识、感受却是零碎的.甚至于学一首忘一首,有时还会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9.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10.
张群 《新教师》2020,(3):34-3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民族光辉的历史。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当前教学中,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其中古诗词朗读教学便是典型代表。本文以浙江省特级教师祝贵耀关于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首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为范例,旨在阐明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突出以趣而读的方式与过程,探索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渔歌子》一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文,感受田园的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12.
《泊船瓜洲》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选编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种特殊体例的课文,就是把一首古诗词包融在一篇生动浅显的现代文中,我们常称之为“文包诗”,如低年级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中年级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高年级的《黄鹤楼送别》等。我想“文包诗”这一文体,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设置的,它使原本深邃的诗歌意境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总体来说,“文包诗”与一般古诗文相比.具有如下一此特秆——  相似文献   

14.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因其经典,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传统诗篇。然而,大多教师对其诗歌的理解总是浅尝辄止,而文学鉴赏讲求“知人论世”,即通常情况下,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者思想上来解析文学作品所包涵的意蕴。笔者不避浅陋,尝试解读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15.
《泊船瓜洲》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选编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大意的:瓜洲和京口之间只隔了一道长江,从京口出发,只需要再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南京。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思乡之情如此强烈,那他为什么不乘月色回家呢?一问其他教师,他们也有同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原来王安石的家乡并非在南京,而在离南京有…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翻阅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古诗词文的要求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甚一致。《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向7—9年级的学生推荐了50篇古诗词文(16篇文言文、34首古代诗词),要求背诵,具体见《语文课程标准》(25—27页)。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18.
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唐诗三首》,由《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三首叙事诗组成。三首诗结构上都明显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技法。讲清楚这一技法,有助于理解三首诗在结构技巧,情感表达上的精妙。运用此技法作文,能避免“平铺直叙”的文病。  相似文献   

19.
韩愈《晚春》被编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在这首诗中,韩愈一改"奇崛险怪"的诗风,选取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尽刻画,于伤春之际见新意.诗歌表达的情感一直众说纷纭,"惜时说""讽喻说""言志说"等莫衷一是,诗歌情感捉摸不定,情意朦胧.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学校组织“走进课文古诗词”活动,我有幸代表三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李商隐的《嫦娥》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