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西省吉州区2010年中考加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于5月10日-14日如期进行并圆满结束。此次考试共设11个考点,253个场次。全区共有4131名考生参加了实验操作考试,并聘请了24名物理、化学教师参加交叉监考工作。这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采取全区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考试方法,各个环节都组织有序,考纪考风优良,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视实验操作考查和在高中招生中进行实验操作考查并加分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已发件规定: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设实验操作考查,以不高于10分的成绩计人升学总分。台州市从2002年开始对参加中考的学生增加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升入重点中学的一个参考指标;2004年则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满分10分)计人中考总分。2004年4月本人参加了台州市实验操作考查的监考工作,现对在实验监考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自然科学知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视实验操作考查和在高中招生中进行实验操作考查并加分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发文件规定: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设实验操作考查,以不高于10分的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台州市从2002年开始对参加中考的学生增加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升入重点中学的一个参考指标;2004年则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分.2004年4月本人参加了台州市实验操作考查的监考工作,现对在实验监考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自从《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年第4期(综合版)刊登了笔者的《现行的中考理、化、生加试应停止进行》一文后,本人陆续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和来信,多数读者对本人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对中考理、化、生实验加试(以下简称“中考实验加试”)的方法及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也有部分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愿就“中考实验加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再次与广大读者讨论、交流。在此向关心“中考实验加试”的广大读者表示感谢,这里要特别感谢《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是这本刊物给了我们一个交流、讨论问题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1995年迄今,唐山市已连续九年对中考物理实验进行了加试(2003年因“非典”暂停),期间由于“减负”等因素,2000年-2004年加试结果纳入初中毕业成绩,不再加人中考升学成绩。应当肯定加试物理实验确实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我们回顾以往的加试物理实验,仍感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加试物理实验操作的弊端日益呈现。本文就传统的加试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分析,对未来加试实验可能的类型初步进行归纳,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12年5月7日-15日,江西省吉安市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加试工作圆满结束。全市共设236个考点,有52557名学生参加了考试。为了保证加试组考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市装备站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全程督查与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给予高度重视,制订了详细的组考方案。各考点学校严格按照市、县(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规范操作,确保了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加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考增设实验操作考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研教改的能力,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笔者曾连续四年参加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监考工作,从监考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实验教学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幸参加了近几年聊城市组织的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监考工作,有机会亲临考场,近距离接触考生,零距离考评答卷。下面,笔者就该类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认识。一、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构成1.考试形式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由教育局统一组织;考题提前公布,每场设考生12人;每场由6名监考教师和一名主考负责,且每位教师负责前后桌两名考生  相似文献   

9.
在2009年河南省中招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中,大部分考生发挥正常,考出了理想成绩·但有一部分考生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在这几天的监考工作中,我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进行了“中考加试”的探索。根据省教委的工作安排,河北省实施了“中考加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简称“中考加试”)工作。到1997年6月底,河北省共有85个县(市、区)、约24.3万名考生参加了“中考加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视实验操作考查和在高中招生中进行实验操作考查并加分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已发文件规定: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设实验操作考查,以不高于10分的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台州市从2002年开始对参加中考的学生增加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升入重点中学的一个参考指标;2004年则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分.2004年4月本人参加了台州市实验操作考查的监考工作,现对在实验监考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黄冈市教育局组织的2006年全市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各项工作于6月上旬全部结束。全市11个县市区共设247个考点,抽调236名监考教师;有11.5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市教育局领导先后对9个县市区的21个考点进行巡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该市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以分值满分为15分进入学生中考总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西省大同市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的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宁市从2002年开始在中考中加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南宁市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凡在南宁市参加中考的学生,必须参加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经过10年的实践证明,在中考中加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走出了以往物理、化学课只以理论知识考试的结果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模式,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各地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河北省每年组织一次理、化、生实验加试.我连续3年作为监考教师参加了实验加试,通过监考学生的操作情况,我发现我县所属学校在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个别学校管理者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个别学校管理者认为,实验教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实验室又需配备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但高考实验题所占分数的比重小,并不影响高考升学率.所以,他们认为实验课上与不上关系不大,这些学校即使有钱也不建实验室,不配备专职实验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胜利油田在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方面的具体做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提高学校重视实验课堂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要切实加强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理科实验操作能力考核”要求,九江市于2007年4月20日至30日在全市范围内(除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外)全面推行了中考加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笔者通过下县进校巡考,深入到基层学校召开调研会,个别走访理科教师等形式,对九江市全面推行中考加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工作的条件,组织实施情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全国各地市陆续在中考前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加试,其成绩要么记入中考总分,要么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一做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各校实验仪器的配备和实验课的开展,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回顾我们每年的实验加试,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更暴露出实验加试的一些弊端。一、现行实验加试状况分析以2004年河南省焦作市的实验加试为例表一:理、化、生实验加试内容表二:化学实验二(分子运动)评分标准对上表分析不难看出,现行实验加试中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弊端…  相似文献   

19.
1995年迄今,唐山市已连续九年对中考物理实验进行了加试(2003年因“非典”暂停),期间由于“减负”等因素,2000年~2004年加试结果纳入初中毕业成绩,不再加入中考升学成绩。应当肯定加试物理实验确实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我们回顾以往的加试物理实验,仍感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加试物理实验操作的弊端日益呈现。本文就传统的加试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分析,对未来加试实验可能的类型初步进行归纳,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构想。一、传统加试物理实验的分析以1995年唐山市中考物理…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市开始推行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5年的实践证明,推行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是促进教学仪器配备、实验室建设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考加试理化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