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五帝本纪》将中国文明史的开端断限于黄帝,体现了着眼于古代文明和经世致用的宏观史学观,贯穿着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2.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对于黄帝冢究竟在何地,历来似无异议。现笔者以史料为线索,简述如下看法,供史家指正。《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可见“桥山”,取山锐而高之义,绝非“沮水穿山而过,山乃如桥”。对《史记》“黄帝崩,葬桥山”,刘宋裴骃的《史记集  相似文献   

3.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4.
《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作品,冠于《史记》之首。古往今来,大凡著作家著书立说,无不重视开卷之作,大著作家司马迁当然亦不会例外。我们看《太史公自序》,作者三次谈到了《史记》的开卷问题,而《五帝本纪·后记》 (注),用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个字,采概括本篇的宗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五帝本纪》,确是一篇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历来,《史记》的研究者们曾经对本篇著力加以研究,提出过许多见  相似文献   

5.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为黄帝陵碑亭)。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国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又号“有熊氏”。因其王“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附近),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记其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今地考之,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黄河流域,黄帝当是这一  相似文献   

6.
蚩尤与黄帝之战,司马迁以审慎的史学原则,载入其《史记·五帝本纪》之篇首文字中,他认为传说是以社会历史为依托,先秦文献含有神话色彩的记载,深藏着先祖人事的影子,说明上古包括黄帝在内关于崇拜英雄的故事,非为无根之说。本文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对蚩尤与黄帝之战,着重揭示蚩尤的历史性贡献,从上古历史文化中的蚩尤,诠解蚩尤对历史文化的影响与贡献。蚩尤与黄帝之战中,黄帝是胜利者,蚩尤是失败者。成功者受到应有的尊敬与颂扬,失败者的风范也应受到珍视。黄帝之所以崇高,就是他在胜利之后,择蚩尤之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弃之,说明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与蚩尤的功德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是沿着这种思路,通过蚩尤与黄帝之战的前因后果,揭示其对历史文化开拓中的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7.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从很早的古代起,在我国北方地区劳动、生息、繁殖的就有荤粥、猃狁、土方、(?)方、鬼方等族。《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北逐荤粥(音熏育),合符釜山”的记载,黄帝是  相似文献   

9.
论五帝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 其历史的基本框架、社会大事以及社会性质是可信的;并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初步证实,约当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我们认为, 应当依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这个时期为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法制思想的嬗变与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教育法制思想的嬗变与演进孙崇文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一、中国传统教育法制的建构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育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布政教,命元纪西陵氏教民育蚕;颛顼时,“以教化,诚以祭祀”;帝喾时,...  相似文献   

11.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过彭城”,曾大规模组织人在泗水捞取周鼎。而《史记·秦本纪》和《周本纪》则明确记载,周王室灭亡时,“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那末,秦始皇又何以在泗水捞取周鼎?《史记·封禅书》又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日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汉书·郊祀志》亦有类似记载。而唐人孔颖达则在为《史记》作注时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本文试对以上诸说作一考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澍 《现代语文》2007,(10):110-110
《史记·五帝本纪》:"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司马迁似乎很重实。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也称赞《史记》为"信史"。其实不然。司马迁很好奇,《史记》不仅好奇,有时甚至流于妖诡和荒谬。  相似文献   

13.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在孙中山先生所作的这首诗中,“轩辕”指的是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首诗不仅概括了轩辕黄帝的功绩而且指出了黄帝对我国和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解释《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注家误注失注的疑难词语。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冢原址考─—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_上议曰:古者先振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皇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  相似文献   

16.
人们历来把传说或神话中炎帝、黄帝当作正统尊奉为祖先,而把全尤作为犯上作乱的叛逆加以贬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不应对炎、黄、全尤分褒贬《列子·黄帝篇》载:“黄帝与炎帝战于版泉之野。”《淮南子·兵略篇》云:“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推擒之。”《史记·五帝本纪》曰:“量尤作乱一不用帝(黄帝)命。于是黄帝征师诸侯,与量尤战于琢鹿之野。”《孔子三朝记》云:“黄帝杀之(量尤)于中冀。量尤肢体身首异处,而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北来沈括《梦溪笔谈》谓“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量尤…  相似文献   

17.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话,“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適戍”的含义,课本注解为:被征发戍守边疆。这样解释比较笼统,没有把“適”的意思解释清楚。笔者不揣浅陋,略陈拙见。“適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如下记载:“三十六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以適遣戍。”“以適遣戍”的说法后来就概括为“適戍”。有关“適戍”的具体情况,《汉书·晁错传》记载了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台湾同胞同样如此,于是,他们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地重回故土寻根访祖,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故地是黄帝族发祥之地。因而,广大台湾同胞无不心向往之。台胞景仰黄帝发祥之地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史记·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二曰:“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辞海》(1983年版):“有熊,古国名,相…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代到今天一直备受人们重视。西汉司马迁的《五帝本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南宋罗泌的《路史》,是中国封建时代五帝时代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纪初,中国史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中国封建时代的五帝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层累的古史观",认为司马迁所记载的这段历史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学者如积薪般累积起来的,是伪造的,不可靠的。"古史辨派"打破了人们对五帝时代历史的传统认识,在废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开始了艰难的五帝史重建工作,至今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里,五帝史研究在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科学的五帝史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五帝本纪》以来,研究炎帝、黄帝的文章、著作层出不穷。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处处说炎黄,共尊炎黄为祖先。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象征。我国古代原始群的社会状况,十分渺茫和遥远。氏族社会中则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人物,徐旭生先生称之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所谓的古代“五大民族”族团也形成于这个时期。文献记载的悠久、丰富、灿烂文化,也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因此,新石器时代是古史的内涵宏富时代,也是华夏及四周诸族民族凝聚力产生、形成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末与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