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惠及民生的社会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对改善民生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路径:1)建立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2)注重赛事投入与民生投入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问题;3)注重大型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4)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好政府办赛惠民科学决策;5)强化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举证制度。对规避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盲目性及办赛惠民的低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一带一路”和体育产业政策的双向驱动下,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体育赛事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寻求发展之道。有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在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价值体现在:1)体育赛事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3)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巩固夯实“一带一路”战略成果;4)举办体育赛事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特色赛事品牌。发展困境表现在:1)体育赛事举办国家和地区分布失衡,体育赛事集中在中国境内且主要为重点省份和主要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稀少;2)体育赛事参与国家和地区来源不广,参赛队伍和人员主要为中国的运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队和运动员不足;3)体育赛事办赛规模有限且比赛项目单一,赛事营销和体育赞助以及赛事支持力度参差不齐,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影响力亟待提升;4)体育赛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体育赛事品牌开发程度不够,赛事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尚未树立赛事品牌理念。针对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打破体育赛事本土垄断局面;突出“一带一路”宗旨和理念;提高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水平;着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和保持体育赛事常态化。以期为中国及沿线国家举办“一带一路”相关赛事提供思路和经验,同时为体育层面的民心相通提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体育赛事基本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危机和机遇展开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从赛事经济损失、办赛主体经营、重大赛事筹办、全球赛事产业链、赛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危机;同时在拓展体育赛事市场、实现体育场馆多功能价值、凸显赛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转变赛事商业运作模式上存在机遇;面对危机和机遇,应以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科学部署重大赛事筹备工作、办赛主体全力开展自救等方面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和水平更高的国内、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建立多种融资渠道、节省开支将是赛事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众多融资渠道中,租赁已在国际上许多大型体育赛事中运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租赁业如何为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服务和对赛事举办的好处进行分析,同时探索出一条新世纪体育赛事的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及举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北京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如何更有针对性地举办大型赛事并促进举办地城市的发展逐渐被大家所关注.从国外及国内城市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入手,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赛事举办地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并提出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策略,以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其举办城市的发展而言,影响方面众多、影响方式多样,而从谷歌搜索引擎获取的数据分析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的影响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的国际关注度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2019年上海ATP 1000网球大师赛”“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9年《Dota2》MDL成都Major特锦赛”“2019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赛事是其举办城市获得更多国际关注的重要动态信息,能够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产生剧烈的脉冲式影响;2)样本赛事对其举办城市国际关注度影响的时间效应较为短暂且集中,仅停留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随着样本赛事的结束迅速降低,未出现明显的长尾效应;3)从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样本赛事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具有稳定性和层次性,并未因为样本赛事的举办出现明显的提高或降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连续举办固定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形成影响广泛的、集聚效应明显的国际大型品牌体育赛事。2)发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名片”功能,通过知名运动员和体育赛事创造专属于举办城市的“体育文化记忆”。3)紧扣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节点,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国际吸引力持续转化为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型体育赛事主办城市而言,不仅需要建设完善的赛事设施,更需要保证赛事平稳安全地运行,赛事安保工作的优劣是评价赛事组织工作的关键因素。以冬奥会为例,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法和灰色预测方法对1984—2018年10届冬奥会安保规模(安保人员数量、安保经费投入等变量)进行建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近十届冬奥会安保人员投入规模的真实值和预测值拟合结果良好,模型的权值和阈值在合理误差范围内较为精确。这一预测方法不仅能为大型赛事安保工作筹备提供规范性研究范式,而且对于实现经济办赛和安全办赛的双重目标提供实证性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现状,分析了赛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提升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包括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赛事风险预测评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9.
低碳运行是双碳目标驱动下大型体育赛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导向。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低碳运行的基本内涵、逻辑动因及治理路径作了分析探讨和归纳思考。研究认为:低碳化是当前大型体育赛事重要的发展内涵和实践维度,其实质是赛事管理中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效率问题,核心和目标在于通过赛事举办全过程中的碳排放控制与低能源消耗,建立一种以低碳发展为方向、节能减排为方式、碳中和技术为方法的赛事可持续化模式。其基本表征可归纳为能源技术清洁化、场馆管理智慧化、交通体系绿色化和低碳测算标准化,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从政策、现实、理念和技术等4个维度探讨大型体育赛事低碳化运行的逻辑动因。建议着力于制度规范、技术研发、测算评价、低碳观赛等4个方面构建大型体育赛事低碳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围绕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赛事的规格、规模、数量、种类、质量、赛事经费来源及主要支出指标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与分析,结果认为:上海市政府目前提出的"3+X"的办赛模式,符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及要求,是进一步深化体育赛事"管办分离"的具体有效措施,上海市体育赛事的数量及质量都较以往有更大的提升。经调研,得出体育赛事经费支出指标体系可分为12大项,在经费来源方面,上海市政府目前举办的7大品牌赛事几乎没有财政上的支持,只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上海市目前对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体育赛事尚未建立明确的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相关政策措施,尤其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体育赛事,政府应当如何资助和支持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