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新生 《寻根》2002,(3):16-19
每年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河南淮阳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祖活动“二月人祖庙会”,“泥泥狗”就是庙会上的民间祭物。“泥泥狗”造型古朴,刻绘幼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民间深受喜爱,被专家、学称做中国古代化的“真图腾”、“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李寸松 《寻根》2007,(1):68-75
淮阳泥玩具总称“泥泥狗”,叠用两个“泥”字,是对泥玩具的爱称。淮阳有座“人祖庙”,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有历时一个月的大庙会。省内省外,各地前来“朝祖进香”的人,人山人海,每天有三五万人次。“泥泥狗”是庙会上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它好看又好玩,价格便宜,“朝祖  相似文献   

3.
淮阳“泥泥狗”:远古文化的“活化石”王爱平十年前,在1984年的中国民间工艺展览会上,一批风格独特、色彩奇丽、造型古朴的泥制玩具,引起了国内外观众和专家们的注意。这些五彩缤纷、稀奇古怪的泥制小动物,将参观者带进了一个充满诱人魅力的远古神话世界:兽头鸟...  相似文献   

4.
一、淮阳“泥泥狗”的文化渊源 淮阳,古称陈州,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吴之墟”。相传上古伏羲氏在此建立了“画八卦、制图腾、做琴瑟、定官职、教化先民”等6大功绩。据说,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在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吴陵隆重举行“人祖庙会”并有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5.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淮阳神农氏     
有关炎帝神农的传说较多,其活动遗迹分布较广,其中较为重要的地方就有河南淮阳。淮阳地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炎帝时代,淮阳出现一只周身通红的鸟,衔一株九穗谷禾,谷粒掉在地上。炎帝神农拣起它,把它种植在一块肥沃的土地里,并在附近深掘一口井浇灌它。后来,该处长出高大饱满  相似文献   

7.
励双杰 《寻根》2005,(2):79-83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我国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异发明了泥活字,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泥活字也是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在他之后,据张秀民先生《中国活字印刷史》考证,宋代的周必大、元初杨古以及清乾隆间吕抚、道光时李瑶、翟金生等,均制造或使用过泥活字印刷。世事沧桑,迭经荣悴,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8.
陈美娣 《寻根》2002,(3):96-102
以陈为姓者,在今中国人中估计有数千万之多。陈姓之源,时可追溯到西周,基可追寻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宗可追觅到陈国开国君主胡满。  相似文献   

9.
张人元 《寻根》2004,(6):109-113
张姓的起源与黄帝部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张氏始祖挥公就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胞弟。河南濮阳古称帝丘,是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濮阳是颛顼的都城所在地。颛顼帝和帝喾均葬在“顿丘城南台阴中”(今河南内黄县境内),称为“二帝陵”。1987年8  相似文献   

10.
颇具民族特色和浓郁民间气息的泥玩具,凝聚中国历代民间艺人的智慧、热情和技巧,蕴涵文明教化和愉悦人生的精神诉求,流传千年,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11.
倪宝诚 《寻根》2008,(2):74-80
“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 浚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浚县古称黎阳,境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却平地突起两座山,东日大伾山,西日浮丘山。两山之上保存有自北魏至明清以来的各种道观、寺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2.
郑金洪  郑俊娅 《寻根》2014,(6):137-139
胡姓溯源胡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妫氏:《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虞舜妫氏后裔33世孙胡公满,封于陈(在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胡公满子二,长申公以父满公谥号姓胡,次日公以国号姓陈,胡陈同祖同宗。二是出自姬、归姓。《通志·氏族略》载:周朝有一支姬姓人建立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又有一支归姓建胡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及国人都以胡为姓,世代相沿。  相似文献   

13.
乌干达位于东非,在乌干达全国的40多个部族中,最大的部族是班图语系的布干达族。据民族学与考古学论证,世界上树皮布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然而,学术界对树皮布文化的研究,迄今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西班牙博物学家埃尔南德斯(Francisco Hernández)是树皮布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树皮布是一种植物性的无纺织布料,与纺织布的经纬织造技术系统完全不同。树皮布的制作过程,是剥去树最外一层硬皮,将里面的一层剥下来后用水浸泡,使它变得柔软而有韧性。接着放在太阳底下晒,再用木(石)棒敲打,使其变成白色。然后在清水中泡后,放在砧板上用光滑棒槌敲打,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20,(5)
正生殖崇拜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古老民族中,是人类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仍有生殖崇拜的遗风。如在今天的河南淮阳太昊陵,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到三月三都要举行盛大的"人祖庙会"。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当地人称伏羲为"人祖",称女娲为"人祖奶奶",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  相似文献   

15.
小人部族     
在非洲的伊图里热带雨林里,居住着许多各不相同的部族,但最稀奇古怪的部族要算是俾格米人。俾格米人,就是众所周知的姆布蒂人,分散居住在整个热带雨林里。该部族的绝大部分男人,身高不超过一点二米,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台办 《寻根》2004,(2):100-101
2003年8月4日,四方嘉宾共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脚下,欢度2003年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在众多的人群中,一群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客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这次他们70多位部族首领及演艺人员组成了队伍,前来祖国大陆参访。这次来访的台湾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是原始社会末期发源于渭水流域的两大部族。他们世代通婚,繁衍壮大,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然而,长期以来,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尊崇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绍连 《寻根》2004,(1):43-45
中华古代民族的形成,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形成一样,乃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四个阶段发展而来的。因此,民族不是同人类伴生自古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领土广阔,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9.
一东方与西方人的群体,从部族、民族、发展到国族,除非是时期夜郞自大,闭关自守,总不免与相邻的群体有所往来。有往来,就不免有彼此间的互相影响。在我们中国这一大片土地上,从许多部族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化,凝固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已经是秦汉时代了。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的形成中,原始氏族或部族作为人的意识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必然从属于原始氏族或部族的群体特性。在古代巴蜀的西北和西南部这个“民族走廊”里的藏缅语系各部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又是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个氐羌族群,他们在民间舞蹈文化上呈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即“■”(cuo),为其原始舞蹈的根系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