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大致可以归入"女性统治者"一类。她们享有一些特权,可作为女性,她们又是封建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失去了女性的价值、经验和意识,同时又对下层女性转嫁自己所受的压迫,造成更多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金锁记》和王安忆《长恨歌》都是以传统女性为书写对象,展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通过对比曹七巧和王琦瑶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从男权社会意识和女性心理痼疾两个角度梳理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从而可以看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着眼点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带有男性去势颠覆色彩的两位隔世者,她们都是在宗法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她们以金钱和权力为栖身之地.并用情欲对男权社会提出反叛,但她们又皈依了男权社会,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两尊祭品。  相似文献   

4.
在曹禺的《雷雨》和张爱玲的《金锁记》里都设置了“楼”的背景,不妨可以看作男权传统化对女性加以禁锢和防范的象征;而七巧和繁漪在阁楼中走向疯狂的悲剧命运,则反映了男权化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妻妾成群》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女性的悲剧故事。本文从《妻妾成群》的文本入手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揭示女性悲剧的起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男权文化的压迫和禁锢,另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的不能自觉。正是这两个原因,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无法突围的女人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比较《金锁记》中的曾七巧与《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两个女性形象入手,来探讨两时代下的女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男权话语下的存在状态与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8.
《金锁记》以女主人公曹七巧被"黄金枷锁"套牢的悲剧人生为描写主线,但同时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姜长安的形象是作者着墨较多的,本文尝试研究长安在母权压抑下的凄凉人生,通过长安人生中的几个主要经历,来展示封建家长制度压抑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阿毛年轻生命的陨灭显然是又一出"沉默的他者"的悲剧,她是个普通农妇,偶然间觉醒了自我,于是挣扎、抗争……但最终还是被铁屋子般的封建男权社会吞噬了。《阿毛姑娘》是作家丁玲为"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女性们写就的一首悲歌、一篇祭文。  相似文献   

10.
阿毛年轻生命的陨灭显然是又一出“沉默的他者”的悲剧,她是个普通农妇,偶然间觉醒了自我,于是挣扎、抗争……但最终还是被铁屋子般的封建男权社会吞噬了。《阿毛姑娘》是作家丁玲为“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女性们写就的一首悲歌、一篇祭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伦理、传统礼教、人文心理诸方面详细、全面地阐述、分析了小说《金锁记》中女主人公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深刻反思了中国封建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唤起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周妮 《文教资料》2013,(3):11-12
鸣凤是巴金小说《家》中的一个婢女形象。本文从封建等级、门第观念和鸣凤在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对其悲剧命运进行阐释。封建等级、门第观念是造成其悲剧的外部原因,而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则是其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活跃于2O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位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没落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封建制度和男性强权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展示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女性明争暗斗、互相争宠的故事,探讨女性悲剧的成因:一方面是封建社会中男权文化的压迫和禁锢,另一方面是女性的不能自觉。这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封建牢笼压制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阿毛姑娘》是作家丁玲为"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女性们写就的一首悲歌、一篇祭文。阿毛姑娘年轻生命的陨灭显然是又一出"沉默的他者"的悲剧,她是底层人民,是普通农妇,偶然间觉醒了自我,于是挣扎、抗争,但最终还是被铁屋子般的封建男权社会吞噬了。在她身上有最原始的女性意识的萌芽和最决绝的叛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吉尔曼代表作《黄色壁纸》中,黄色壁纸象征着男权禁锢,女性成为受害者。"休息疗法"影射了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柔弱和自我放弃。揭示了女性在男权文化与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男权制社会中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以描写男权中心家庭的《金瓶梅》和主要描写女权中心家庭的《红楼梦》是封建晚期文学艺术的双璧。随着明清女性文化的发展,这一正一邪的两部作品,既是展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又是对封建晚期妇女命运的观照。本文通过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女性——潘金莲与王熙凤的悲剧分析封建晚期女性观的转变对兰陵笑笑生与曹雪芹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体制、性别文化及人的恶魔性因素对曹七巧这一让人可怖又深感可怜的“变态人格”的悲剧内涵进行探析,进而揭示传统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唤取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