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煜 《考试周刊》2011,(50):79-80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我们要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不难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体现,如无情感,"好""乐"无从谈起。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性的特殊课程,本文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教师在教学计、教学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外,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内外进行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阅读是教学中的"灵魂"。只要用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就能使学生在认知和理解教材的同时,受到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情感的感染作用,加强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出教师、学生、和文本在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尹璐璐 《考试周刊》2011,(19):105-105
随着外语研究进入后方法时代,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把研究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上面,着重探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本文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原因入手,概述国内外情感教学的相关研究并在其理论指导下,积极构建高职英语情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夏莹 《文教资料》2010,(25):58-59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教师可通过挖掘文章中的人文内涵;创设情境,把握情感;启发诱导,大胆想象;教学中渗透"音视文化",使学生获得视听愉悦之感等途径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鲜活,使学生感受语文的诗意与灵性。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诗篇中那浓浓的"诗情"是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重要特征,亦是诗词能打动读者的基础,诗词之美,美在深情。作为读者,只有被诗情"感动",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之美、诗词之美。因此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悟诗词中的情感之美,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中职语文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华南 《教师》2011,(24):46-4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要让学生"知学""好学""乐学"。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结合我校新课改过程中,我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毅 《西藏教育》2011,(11):16-17
于漪认为:"学语言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更应关注人。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与爱"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刘霞 《考试周刊》2012,(34):94-94
本文分析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可以促使学生的"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及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蔡俊 《考试周刊》2011,(42):94-95
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分析了情感因素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提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改进课堂教学,注意情感教育,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陶秀丽  佟雪峰 《考试周刊》2010,(45):216-217
情感帐户可以理解为儿童与其他人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关系结果的累积。教师的礼貌、信任、沟通、赞扬等会增加其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存款",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而冷漠、苛刻、疏远等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余额",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分析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抓住那个最能触动人心的"动情点",让学生在"强烈共鸣"中提升自己的情商。语文课堂上,为不断挖掘"情感智力",师生都必须注重朗诵,争做"有情人"。就培养和提高学生情商的效率讲,教师只有尽情绽放微笑之花,让学生愉快地孕育知识的绿苗,来年才会结出丰硕的事业之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数学不是人文学科。多数人忽略了它的情感因素,导致了数学学科在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中的无力。其实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体验生命经历的过程中。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力量影响着学生。因此新课程下的一线数学教师要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不断丰富数学课堂的情感意蕴,展示新课程数学文本的情感魅力,把握数学教学的情感触角,做到以情促学,以情优教,为学生的情感发展、生命成长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初中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心中无"料":无词汇之"料",无情感之"料",无实践之"料"。由此可见,初中生文字积累贫乏,情感淡薄,生活实践空白,是造成其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实践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张健 《学子》2013,(9):41-41
一、触动学生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美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始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通过视觉、知觉联合后再融入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正的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动,那欣赏才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基于此,在美术欣赏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参与,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色彩的情感"一课时,先安排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图片进行一番欣赏,并配以浑厚沧桑的音色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那低沉的音乐,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学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沈康 《考试周刊》2012,(12):76-78
情感在教学中不仅具有动力功能,而且具有激活创造力的作用。英语教学要注意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情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情"的氛围,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之"情",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数学不是人文学科,多数人忽略了它的情感因素,导致了数学学科在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中的无力。其实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体验生命经历的过程中,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力量影响着学生。因此新课程下的一线数学教师要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不断丰富数学课堂的情感意蕴,展示新课程数学文本的情感魅力,把握数学教学的情感触角,做到以情促学,以情优教,为学生的情感发展、生命成长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