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2009年的新年元旦,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因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而凭空多拥有1秒钟的时间,这1秒已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2月51日下午6时59分59秒以后和下午7时之前加上。  相似文献   

2.
正闰秒又至,2017年元旦将比往年晚1秒到来。这是因为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要求,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格林尼治时间)之后要增加1秒。增加闰秒,主要是为了消除基于地球自转的时间与基于原子钟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上一次闰秒增加是在2015年6月30日。多1秒钟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你知道在1秒钟内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3.
1月12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预告,2015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实施一个正闰秒,全世界的钟表都需要拨慢一秒钟。闰秒并不罕见,从1972年至今,已经进行了25次闰秒的调整。闰秒的出现是因为地球自转变慢,日子越变越长,"世界时"与"原子时"出现了"钟差",需要调整统一,不然大约几千年以后,人类的使用时间将与自然时间出现近1小时的"时差"。一秒有多长,取决于一天  相似文献   

4.
原子钟是一种准确度和稳定度相当高的计时工具。在它发明之前,人们为了计时的需要,把地球自转的周期定义为1日,它的1/86400定义为1秒,也就是说,拿地球自转的周期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这称为世界时。后来,人们发现地球的自转有时快有时慢,用它来计时只能达到10~(18)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秒定义量子化之后,秒长成为了管存在的物理常量。由于天文时与原子时之间的偏差产生了闫秒。本文从闰秒对原子时标、时间传递、网络服务器及时间传递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取消闰秒将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月球总以一面对着我们? 想当然的回答是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月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等于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所以导致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相似文献   

7.
红色的火星穿行于众星之间,用望远镜观测,可以看到它的表面颜色呈现与地球季节交替相似的变化,这是因为火星自转轴与轨道面的夹角(23°59′)几乎与地球相应夹角(23°27′)相等。火星自转一周需时与地球相近(只多27分22.6秒),所以有近乎相同的昼夜变化。和地球一样,火星有固定形态、薄薄大气层,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火星与地球如此相似,成为人们长期以来推测量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另一星球。100多年来,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体积在膨胀,直径一年伸长5毫米。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一昼夜的时间延长了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十四秒。地球上每年接纳宇宙间落下  相似文献   

9.
地球的转动导致了时间的流逝,倘若地球倒转,会引起时间的逆流吗?试想,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城市,既不自转也不绕任何星球公转,那么它上面还有时间吗?应该有。但这里的时间却与转动无关,所以我认为时间和一种"场"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搅动了一个场,使得这个场进一步影响了时间的维,从而使地球正常转动的那一刻形成了时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天文古生态学是天文学和古生态学远缘杂交的产物,它运用天文学的理论、方法和观测资料来从事古生态学研究,它主要探讨天文环境因素与古生物之相互关系,特别着重研究天文因素的古生态效应,例如:(1)古生物生长节律性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古生物钟”);(2)起新星爆发与古树木年轮的关系;(3)宇宙环境变化对古生物演化的影响;(4)古生物灭绝的天文原因;等等。由于“空间圈”、“宇宙圈”概念的提出,建立了由“宇宙圈”、“空间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环境大系统,进入将地球与宇宙空间结合起来研究的新阶段,必将引起地球科学(包括古生态学)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章钧豪预期GP-B实验中轨道效应(短程线效应)的陀螺进动率是4409.6毫弧度秒/年当陀螺自转方向沿轨道平面时.地球自转效应(坐标拖曳效应)进动率是0毫弧度秒/年。如果实验结果与这组预期值一致.则时空是平直的。  相似文献   

12.
郑广太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20-220,179
一直以来,地球的运动描述延用着以‘日心说’为基础,以人们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为依据演变而来的“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的模式描述。地球是运动的物体,应该从运动力学的角推出它的运动描述才是正确的。根据偏重物体自转时的运动规律:偏重物体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做圆周轨迹运动的轨迹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轨迹运动,且偏重物体的自转轴也在做圆周轨迹运动”。推出:“地球运动新概述”。内容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运动,地球每完成小半径圆周运动一个周期为一年,所以也称为‘年轨道’。地球在年轨道上自转的同时地轴(即:地球两个极点)也在做圆周运动,(这也是南极科考对找不到固定的南极点的原因。)地轴与年轨道半径的夹为113.5度。”这就是地球运动新概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天体运动变化的标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阴历月,公历一个月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1/12左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太阳处在上中天为12时,在下中天为零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温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来自空间的微粒辐射、地球的磁场强度等,也都随之变化;人类在适应自然界这些变化的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在地球上看"海上生明月"或"月落星稀天欲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在月球上看"地出"或"地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呢?月亮"眼"中的地球在月亮上如果能看到"地出"或"地落",应该是很壮观的,因为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轮又大又亮的"月亮",直径大约是在地球上看月亮的4倍。但遗憾的是,在月球上很难每天看到"地出"或"地落"。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而月球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月亮有自转,但所有的天文书上都说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月亮的同一面。这是甚么道理呢?”这是一个我们时常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在这里解释了它,作为对所有提出这个问题的读者的一个答覆。我们知道,月亮不单有自转,并且还绕着地球公转。看附图,假定在某时,月亮在A,从地球上看去,我们可看到月亮的甲的部份。经过四分之一公转后,月亮到了B;如果月亮没有自转的话,那末月亮应该是像B’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看到月亮的甲、乙部份各一半了,可是  相似文献   

16.
时间弦     
时间就是无数的时间粒子聚在一起、在相互之间的引力下形成的一根弦状体,犹如一根橡皮筋,简称"时间弦"。许多时间弦纵横交织构成了"时间网"。虫洞实际上就是时间网的破裂。以地球为例,地球南北两极的磁场强度最强,两极的磁力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高速地旋转,时间弦高度扭曲,时间曲率不断增大。当扭曲区域的振动频率等于此区域时间弦的固有频率时,时间弦会由于共振而断裂,  相似文献   

17.
一、哥白尼的“日心说”应彻底革命 笔者长期探索矿山地压理论,在追溯水平力的来源中,意外的发现了“地球动力合成的作用”(参见1995年5月7日中国科协报一版的报导),它是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基础理论。共有11个公式,3个定理,5点结论,4点推论。 地球动力:凡推动地球运动和形成全球性受力状态的天然力,即“地球公转惯性力”、“等速自转力”、“星际引力”和“重力”等静动四种力均为地球动力。但它不包括能量转换过来的风力、水力电力和磁力。 合成作用原理:系指地球动力的大小、方向、分布、作用和它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地球会停止自转吗? 如果排除其他星体与地球相撞的极端情况(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是不大可能停止自转的,因为没有强大的外力使它改变现在的运动状态。虽然由于大气和海洋的膨胀和收缩会使地球自转的速度发生一定的改变, 但这种改变是微小的,而且是波动的,不会使地球的自转停止。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时间",可能大家会说,不就是钟表嘛!看看表盘上秒针一格一格地走着,时间不就一秒一秒过去了?实际上,时间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中,时间作为一维,和空间三维组成了四维时空,并且这四维时空是可以扭曲的;在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不是感觉上时  相似文献   

20.
问:什么叫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在空中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它能在天上坚持多久?里面有人吗?它靠什么补充能量?怎样使它做到与地球同步?(初二学生)答:同步卫星是指定位于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其运动周期和角速度都与地球自转周期和角速度相等的航天器。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所以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就像甲乙两辆客车,在圆形马路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并排行驶时,坐在甲(乙)车里的人看到窗外乙(甲)车好像不动一样。尽管同步卫星好像停在地球赤道上空不动,其实它是以很高的速度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