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即说明书没有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不能实现发明或实用新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本文结合多个案例说明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状况以及导致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浅谈如何确定附图所公开的内容。在判断对比文件的附图是否公开了某一技术特征时,不应只看附图本身,还应结合说明书文字部分的内容,并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结合本领域的技术常识进行判断,此外,还应重视现有技术中的相反教导。只有从附图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技术内容才能被认定为被附图所公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审查中,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分析普通技术知识与现有技术、公知常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了欧洲专利局对于普通技术知识的定义,并基于该定义探讨在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审查实践中疑难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对专利申请的授权前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专利审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出发,提出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概念引入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中,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借助“本领域技术人员”这一概念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以使说明书公开充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化学领域的三个实际案例,对申请文件中常见的几种"明显错误"的修改是否为可以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以及附图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讨论认为,对于具体技术方案的修改,应当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并不意味由原申请文件记载的字面内容100%地确定修改后的内容,而应当采用在所述技术领域"合理地确定"的判断思路进行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光学镜头领域的技术特点出发,介绍了在该领域的专利审查中与创造性和充分公开有关的争议情况,并尝试对这两个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审查标准建议。对于创造性而言,应当重点考虑本申请说明书中对技术效果的记载,以及申请人提交的意见陈述和仿真/实验数据,并由此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性;对于充分公开而言,为了保证光学镜头领域专利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查资料法"的顺利实施,应当要求申请人在原始说明书中提供完整的镜头参数表。没有提供的,至少应当在意见陈述中提交合理的镜头参数表。  相似文献   

7.
说明书是否清楚,关系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否实现发明目的。权利要求书是否清楚,对于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极为重要。本文提到的案例中虽然在专利申请文件中使用了商品名称,但申请人通过举证证明该商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构成现有技术,则应当认为该商品名称在申请日之前具有已知的确切技术含义,不会造成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用词含义不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三步法来判断现有技术是否给出"相反教导"时,不仅要看对比文件中记载的内容是否存在"相反教导",而且还要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判断这种"相反教导"在申请日之前是否还存在,如果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技术缺陷不复存在并且成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则对比文件给出的"相反教导"就不再存在,必要时,举证证明不存在相反教导。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两个实例,分析如何通过检索进一步接近专利法第26条第3款指出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其角度出发正确判定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为初学者对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理解发明应当结合申请文件和现有技术从整体上进行理解,理解发明不应仅是技术特征的对比,还需从发明构思上进行分析,把握发明的实质。在进行创造性评判中,通常采用一下三步:(1)确定最接近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把握发明构思的理念应贯穿以上三个步骤的始终,即以最接近现有技术为起点,技术问题为指引,寻求获得发明的途径,判断其中的智慧贡献~([1])。  相似文献   

11.
说明书公开充分是对说明书撰写的最低要求,本文通过对《专利审查指南》相关规定的解读,说明了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中清楚、完整和能够实现三者的关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给出了在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判断中关于说明书撰写清楚、完整的考量。此外,结合具体案例就说明书充分公开和修改超范围的审查逻辑进行了说明,提供了说明书充分公开审查中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组针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非显而易见性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以下观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是创造性判断的单独因素,而是通过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启示的确定,蕴含于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过程中,或在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后,修正创造性判断结论。在不同的案件中,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其对创造性判断结论的影响要综合评价。当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越来越显而易见,则发明欲具备创造性所需的技术进步也应随之提高,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前者在创造性的整体判断中所占权重更大。发明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产生质变,重点需要判断其与现有技术已知性能的相关性。在"量"上优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尚不足以证明预料不到,还应当结合相关背景技术和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确定该效果是否超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在发明专利审查有关创造性评述的三步法中,最容易出现争议的地方就是第三步,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即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启示。尽管审查指南中给出了认为现有技术中存在技术启示的三种情况,但在实际案件的审查中这仍然会成为审查员与申请人之间争议的焦点,审查员、代理人或申请人对于技术启示的判断往往会产生分歧,经常会出现将某个独立特征的功能作为创造性判断中对整体技术方案的启示,而探讨产生上述观点分歧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通过实际审查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现有技术是否给出了技术启示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专利实用性作为专利授权的重要实质条件之一,要求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能够实际实施和重复实施,能够解决技术问题、产生积极效果。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对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能够实现,如是其本身的固有缺陷引起的则认定为不具备专利实用性,否则,认定为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专利实用性的判断在传统技术领域可以适当弱化,但在高新技术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是创造性判断的核心和难点。为了能够实现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造性,本文从审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创造性判断中为何以及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专利申请文件的说明书中 ,第三部分是介绍与申请主题相关的背景技术 (也称现有技术 )。专利法意义上的现有技术是指在申请日以前公众通过公开合法途径能够得知的技术内容。在介绍现有技术时 ,要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当然是仅限于涉及由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在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和说明书的其它部分前后呼应 ,紧密联系 ,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支持权利要求 ,并在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 ,用于解释权利要求。比如 ,在说明书中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指…  相似文献   

17.
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性评述"三步法"中第三步判断技术启示的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是创造性判断的核心和难点。本文作者以一个实际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证了客观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从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对于客观评价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充分公开”是专利法理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这一术语并没有直接出现在中国《专利法》的具体法条中。但是。各国专利法如美国和日本的专利法、《欧洲专利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如何理解“清楚、完整”和“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在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其特殊性,有时文字记载很难描述生物材料的具体特征,而且即使有这些描述也无法依据它得到生物材料本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审和复审的几个案例讨论了药物领域中化合物公开不充分的判断标准,着重讨论了目前争议较大的两种效果数据表述形式"实施例化合物具有**IC50值"以及"本发明化合物具有**IC50值"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仅从文字表述来判断说明书充分公开与否并不可取,效果实验中具体化合物的具体的实验数据是判断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的基础,对于化合物和实验数据均以一个范围表示的效果实验,应从化合物的结构差异、范围大小以及实验数据的范围大小来考察效果数据的合理性及有效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