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违背学校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可以被称作"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问题学生"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个人行为造成的,更不是学生的本质显现,"它是由群体的限定和反应所形成的"[1],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及预防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30):7-8
当一个人被别人以某种名称贴上符号、标签时,就会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一样。标签会有定性导向作用,对一个人的个性思维与自我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就会下意识地对此标签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所批评的话语去塑造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产生励志情怀,美好心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学习;"消极"的标签也许会使学生心灵晦暗,焦虑不安,受到心灵的创伤,留下消极的心理阴影。这种"标签效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屡见不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地评定任何一个学生,要从他们身上去寻找闪光点,以发展和全面的角度看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向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宇 《班主任》2012,(6):30-31
正一我带班有一个要求,凡是团员必须佩戴团徽。"标签效应"认为:一个人一旦被一种词语、一个名称贴上标签后,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团徽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贴在谁身上,谁就会被打上"优秀"的印记,等于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第一,让这些学生与不戴团徽的学生区分开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他们归入"先进青年"  相似文献   

4.
1认知障碍心态认知障碍心态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一事情认识不清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如一些学生把“哥儿义气”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致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把吸烟看作是男子汉风度和魅力;还有的学生把无纪律的行为、冒险行动误解为“勇敢”。这些学生把老师正面的教育要求,往往从另一种意义上去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认识经验的差异。教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从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对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达…  相似文献   

5.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自我关注","自我确立","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概念备受推崇和欢迎,在学术界,尤其是在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中,"自我"甚至被誉为新的人生觉醒,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进步.然而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如追求名利,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降低,等等,这些消极现象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认真反思"自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从静态上看,它是一种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经验等。从动态上看,它是过程,是经历,"经历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而这些"动态的数学观",如果教者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就会无法真正将其作为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更无从考查学生是否积累了有价  相似文献   

8.
王海侠 《考试周刊》2012,(90):170-171
生活中父母难免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批评或者抱怨,如果这些批评和抱怨经常性地发生,就像给孩子贴上不良标签,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列举一些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消极标签,并进一步阐述这些消极标签对孩子自我意识、自卑心理及亲子关系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画像游戏     
正"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缺点"是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通常由班主任来承担。现实中,班主任常常依据各科学习成绩和纪律等表现,在心里给学生贴各种标签,如"优生""差生""落后生""发展生""资普生"等等。尽管老师很注意不把这些标签说出来,但只要心里有了,就一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所以,班主任只要在心里给学生贴了标签,学生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不仅是为了张扬个性,也是为了打造优秀的自我.那些不善表现、不会表现、消极等待、被动适应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张扬个性和开放自我的机会,而是失去了一次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和完善人格的机会."表现力"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质.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课堂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论标签理论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签理论的基本命题出发,指出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可以使许多学生的偏离行为得到解释。此外,教师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标签理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我发展就是自我实现,就是自我在其构成的各个关系网中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代表弗罗姆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就在于实现了人们从‘消极意义的自由'(仅仅  相似文献   

14.
小学英语课堂中,许多教师高频使用"Good"一类快捷式的褒扬性评价用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从实际情况来看,反复孤立地使用这种空泛的评价语言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消极的影响,制约其在英语学习上的自我认知及学习成效,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丧失。应探明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据此积极探索合乎小学生个性特征且能反映其英语学习演进过程、促进其自我认知的评价用语形态。  相似文献   

15.
标签理论源自犯罪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把个体失范行为定性为"越轨行为",同时对所谓的越轨行为的形成赋予独特的诠释。透视其内涵,其在教育评价方面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性质上可把标签划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不同的标签反映出不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理解"标签理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卢梭基于人性本善的信念,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他的所谓消极教育就是不给儿童养成品德,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教给儿童知识,防止他们产生对事物的误解。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卢梭的这一教育思想或许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学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如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下、考试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严重地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厌学症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急需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之根源,从实践中寻找解决之途径。本文力图作一尝试,以就教于高明。 一、厌学症的含义、危害及表现 1、厌学症的含义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症,顾名思义为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正因为其世界观是违背科学的,所以不提倡人们信仰宗教。而全球信仰宗教的人数众多,就中国而言,少数民族的人基本上信仰宗教,5%的汉族人信仰宗教。宗教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其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估量,对个人、对社会能够起到独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民族拥有宗教信仰,这个民族就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教材有些地方用宗教的内容作为说明反面问题的素材,放大了宗教的消极作用,这就把宗教中的道德经念歪了。例如《生活与哲学》引用慧能的言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为了避免对宗教思想的误解,强化其伦理道德价值,有必要谈谈慧能"清净说"的所谓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道德价值。一、"清净说"缘起  相似文献   

19.
江双喜 《班主任》2009,(4):36-37
厌学是一些高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相似文献   

20.
本报告呈现了一例刚进入小学一年级,上课不专心、好动、攻击同班同学的学生的沙盘游戏治疗案例.通过对来访者父母和老师的访问调查,以及对来访者语言、行为的观察和初始沙盘评估,得出该来访者"自我"发展不充分的印象,故而对其进行了沙盘游戏治疗.在沙盘游戏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来访者运用沙子、水、沙具进行积极想象,由此激发了自愈力.经过11次治疗,来访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自我"得到发展,这个发展着的"自我"能很好地按照一年级学生应有的规范来约束自己,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