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漫长假期结束之后,学校和班主任应该要有计划地整理学校环境,引导学生慢慢地结束假期状态,迎接新学年、新学期的开始。秉持着"妥善的准备、成功的未来"的精神,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重要准备。上述案例《校声,笑声,读书声》,涉及几个班主任在开学时,需要有完整准备的班级管理事项。一、安全地整理学校环境经过漫长的暑假,校园有相当多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同心协力,恢复学校的环境。包括学校校园环境的清洁工作,教学环境的打扫和清洁,教室课桌椅的清点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秉承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文化的血脉和精神底蕴,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坚持"健康生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全国"青少年环境志愿行动"项目试点学校、江苏省STEM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校、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与教学方法直接相关的学校环境因素。如学校的校风、校容、校貌;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室、实验室及教学仪器等);以及班级的组成规模等,所有这些因素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都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一、校容、校貌、校风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和校风对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良好的校容、校貌可以给师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师生的性  相似文献   

4.
王瑞太 《教师》2010,(27):14-14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教育中的长期工程。优美的校同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教育,给人以奋进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它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陶冶高尚情操、优化育人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地方。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能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学校的声誉、吸引力、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环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主要指校风、校园文化、校容三方面。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万丽华  赵广君 《辽宁教育》2004,(1):36-36,31
校团环境艺术化是学校美育大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不断创新指示的一项重要举措。几年来.我们铁岭市银州区实验小学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策略.全面实施了校团环境艺术化工程.营造了一个“校团环境美、文化底蕴厚、艺术氛围浓”的校团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接受了“无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项硬件工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软件工程。因为文明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对激发广大师生工作与学习热情,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增加学校的知明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建设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1.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绿化的环境给人以蓬勃的朝气,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美丽的环境将陶冶人的情操,培育良好的品德,净化的环境使人感到清洁与现代文明的统一。因此绿化、美化、净化的外部环境,将作用于人的心灵和行动,产生一种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2.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可培养师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以前由于我校校  相似文献   

8.
正盘山县胡家学校初中部位于闻名的河蟹之乡——盘锦市胡家镇,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学校占地面积52906平方米,学生681人,教师85人。五十余个春秋,丰富的经验与厚重的内涵,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石,使之成为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环境美校"的发展思路,以"五项工程年"建设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整体发展均衡稳步前行,内涵发展明显提升,特色发展成果显著,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内部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物质和心理因素的总合。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育者总是通过特定的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 学校环境主要由两大因素构成,其一是物质环境,主要指学校物质设备条件,包括校容、校貌和教学设备等。其二是心理环境,主要指学校中的各种关系及道德心理气氛,包括各种人际关系和体现班风、校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四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取得实效,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做如下整理。一、调查的背景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新概念,此后,教育界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度阐释和广泛延伸。其中"互联网+"家校共育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我们身处的教育环境让  相似文献   

11.
走科研兴校之路通化市实验中学通化市实验中学建立于1993年秋,针对青年教师多、骨干教师少,教师队伍老龄化、年轻化的特点,学校决定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教师素质。“三、六、一”工程是我们兴教兴校的基础工程,是学校提高质量的根本工程。“三、六、一”工程的具...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研究表明,在儿童校内和校外所得到的信息之间,常存在着一道鸿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教育的效果,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必须在了解和掌握家庭影响的情况下,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做好家长工作,与家庭建立积极的良好的家校关系。本文对家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内容、家校之间的沟通话题、家校之间的活动形式等四个方面的"转变"进行探讨,以期家校合作能产生倍增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习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紧密结合家校互动,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之必由之路,让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家校互动关系,从而完善英语学习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教育》2008,(10):10-12
江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实施已届两年,3600余名教师连续支教在一学期以上。日前,该省教育厅表彰"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53所学校和180名教师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教育内容也各有侧重,学校教育重在“教书”,家庭教育重在“育人”,两者若是能够实现深度结合,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整理归纳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首先分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这可以实现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互补性,还可以提升教育的及时性。基于此,依据家校共育需求与特点,简要阐述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策略: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夯实家校共育基础;合理设置家长课程,构建家校协同局面;有效建立沟通平台,提升家校共育合力;立足实际开展亲子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实施多元化评价,建立完善的共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通化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7年,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校之一,也是一所老牌名校。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发展强校”为办学宗旨,以“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启动“123”工程,使学校逐步形成环境优势、设施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371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呈中等水平,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和情感—精神归属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身份归属感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均与学校环境、师资教学和学生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学校归属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学校环境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它是学校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校风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它通过校容、校貌这一物质环境有所展现,但主要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上,又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领导的作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家校合作效率低,甚至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果相互削弱和抵制的现象。由于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作者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出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分别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又通过对诸问题的整理和分析,探究出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校闹”事件频发,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秩序和正常的家校关系。学校纠纷化解机制的缺位和传统治理方式的刺激是“校闹”的直接诱因,此外,“校闹”的发酵还有其文化根源、法治根源和舆论空间。解决“校闹”问题,需要各方主体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综合治理,在完善学校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公众法治素养、加强校园安全立法、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