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前,差生的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这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可喜进步。但是,有些人却由此而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优秀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解决或无需多费心血。其实不然。我们不是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因昔日苦心栽培的好学生如今见面却昂首不顾而愤懑难平的怨言吗?我们不是也常常看到某些深得老师嘉许的优秀学生违纪违法的报道吗?可见,在重视差生转化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反思和改进一下优秀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的困惑     
每天早上,学校大门的两边总是会站上几个值日生。这是只有优秀学生才能担当的工作,那一声声洪亮的“老师好”,无疑是一种荣耀。终于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校门口的那个位置向每位老师喊一声洪亮的“老师好”了。然而满心欣喜的我却有些失望。首先迈进校门的是以严厉而闻名的隔壁班的英语老师,今天早上她同样板着脸。“老师好!”伴着鞠躬,我们喊道。可那位老师却依然面无表情。过了一会儿,又一位老师来了,同样爱搭不理。接下来,再接下来,无论我们的“老师好”多么洪亮而又热情,可就是没有几个老师答理我们。老师,你们不是说过要待人有礼貌吗?联…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有了不良行为,进行谈话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有的老师和后进生谈话时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却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洞悉此时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运用必要的谈话技巧,以致引起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后进生接受谈话教育时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揣测心理。和后进生谈话前,他们会作各种揣测:老师为什么事找我谈话?是谁告发了我做的事?老师会问哪些问题?会作出何种处分?等。二是防御心理。后进生做错了事,总是不愿让人知道,估计老师了解得不太清楚或不了  相似文献   

4.
动辄对学生进行粗暴的训斥,甚至加以处罚,是思想教育之下策,对这一点大概没什么异议了,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进行细致的批评教育,跟他们耐心地讲道理,是否就是思想教育的上策呢?从前几年的带班实践中,我感到也不一定。老师苦口婆心,费尽口舌,学生却无动于衷,我们不是常常遇到这种情形吗?因为这种教育常使学生明显地感觉到别人正在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导致成绩滞后、行为不端,被贴上了后进生问题学生难教学生差生的标签,成为老师心里的死结。但我们老师了解他们吗?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习能力的有差异,教师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态度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王妮 《教育导刊》2002,(10):16-18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后进生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不少教师对他们缺乏信心。后进生真的没有希望了吗?不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后进生不仅大有希望,而且与优秀学生相比,他们甚至存在许多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要有榜样吗? 校园里能有榜样吗? 榜样具有怎样的力量和启示呢? 近两年,我们从评比三好学生的材料,选编《优秀学生事迹》,发给全校学生人手一册。校园里树立起榜样,各院、系,各班级开展向优秀学生学习的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我们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问”的问题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发表于2001年4月《人民教育》的《问题与答案哪个重要?》一文,指出:中国教师和家长长期进行的“去问题教育”,使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日益萎缩,“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进入学校以后,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  相似文献   

10.
李怡 《成才之路》2014,(17):21-21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一个孩子确实需要花费老师的许多精力与心思。特别是转化后进生,更是教育中的"老大难"。后进生就像一个身患顽疾的病人一样,我们班主任投入的时间是最多,但却往往收效甚微,偶见好转却又反复,令我们当班主任的十分头疼。如何才能医治后进生身上的顽疾,我看不妨试试这四剂"灵丹妙药"。一、关爱"不懂得爱学生的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的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窗的钥匙,是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良药。只有当班主任给学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问题,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曾经听到不少老师谈到后进生问题都感到力不从心。长期以来,问题学生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教师。当我们面对一些后进生时,该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2.
一、关注高中学习后进生的必要性 1.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常常关注的是优秀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与挑战、机遇与希望,因此,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而提高全民素质,就须关注每一个后进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写给老师的话》为题的习作训练中,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委屈.在上星期二的语文课上,您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和洪刚的意思是一样的,洪刚得到了您的表扬,而我却受到您的批评,说我上课不愿动脑筋.因为这事,那节课我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也为这事,我几天吃不饱,睡不好觉.因为这不是我的过错!老师,您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认真听讲吗?而您能做到吗?所以,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最想给您说的话是:老师,上课时您也要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要研究的的主要课题。对于后进生,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朽木不可雕也”的感叹。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应关注后进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理论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提出让后进生从我们的笔下消失,这个愿望是良好的,但并不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后进生总是存在的。不是许多学校都分快慢班吗?还美其名曰"因材施教"。不提"后进生",就意味着遗弃,意味着不关注。从这个角度讲,如果  相似文献   

17.
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年龄虽不大,但常常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让你猝不及防,前不久,她突然向我“发难”:“爸爸,您常对我说撒谎的孩子是坏孩子,可是昨天我看了电影《刘胡兰》,敌人要刘胡兰说出谁是共产党员,刘胡兰明明知道,可她却骗敌人说不知道,这不是撒谎吗?难道刘胡兰是坏人吗?还是我们老师说的,雷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布置一个作文时,学生常抓耳挠腮,愁眉不展,那种艰难的处境真让人着急。难道作文真有那以难吗?我们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我们知道谁都从学生时代走过,学生作文的那种感受在我们身上也曾有过,可是现在我们作文时却得心应手,有的老师还以此为享受。这种变化难道不能在深思之后作为一种很好的经验向学生介绍吗?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少教师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得比较紧,而对那些优等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却有所放松,以致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一)学习成绩优异,但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去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在校外遇到老师,常常连招呼都不打,甚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把那些胸无大志、纪律松散、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提起后进生,许多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感到棘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深切地体会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难。对此,我们应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发扬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业成绩。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要高度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那么,怎样转化后进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