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贾力增 《中国档案》2016,(12):82-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到达西安,双方商定,红军在保安赶修简易机场,张学良、杨虎城派飞机来接。于是,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在保安红军大学前面的平地上赶修机场。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6月29日,"杨虎城将军1933年电影纪录原片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吕章申馆长、黄振春书记,杨虎城将军的孙辈杨协、杨祁、杨计、杨瀚等出席捐赠收藏仪式。陈履生副馆长主持仪式。杨虎城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公开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第一人。1933年,为向全国人民宣传抗日思想,杨虎城将军出资聘请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到西北拍摄了反映他抗日诉求、介绍西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纪录影片。杨虎城将军遇害后,这些电影胶片作为记录其光辉业绩的珍贵影像资料,一直被他的后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将军被迫赴欧洲“考察”。抗战爆发后,杨三次发电给最高当局,要求回国抗日。图为杨虎城与夫人谢葆真、次子杨拯中从国外归来时在船上的留影。杨归国后即遭软禁,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照片中杨氏一家三口的笑容实际上映着大时代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09,(4):39-40,53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师长.离陕之际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示东北军各军、师长,他离陕之后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辑收有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和蒋介石、孔祥熙、张静江、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密电49件、电2件、函2件。均选自我馆所藏的档案。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记载了张学良、杨虎城所提出的救国主张和杨虎城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严正立场。 记载了孔祥熙向张学良提出在释蒋后对其人身安全的保证,复对张杨进行分化,劝杨背张释蒋;冯玉祥愿意作为释蒋的人质而亲身赴陕,并派人劝说宋哲元、韩复榘拥蒋,和宋哲元在西安事变中的拥蒋立场、韩复榘在蒋被释回后的拥蒋表态;南京方面处理西安事变所谓“正面处置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的原则,和阎锡山的救蒋活动。 记载了蒋介石被释回后对张学良的迫害,坚持所谓不得“牵人容共及陕甘特殊化”的反动立场,并以政治分化、军事压迫为手段,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进行破坏;孔祥熙先则诱骗杨虎城、于学忠接受南京方面所谓“撤职留任”的命令,继则加以分化,争取于学忠以孤立杨虎城。 本选辑所收入的函电,一般不作删节,其对革命和人民所加的诬蔑辞句,亦不作改动,以保持历史档案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1949年3月2日。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五次行政会议的新闻报道写就,经群众日报副总编林朗修改后,时已近晚,为赶第二天见报,我骑车即去彭总处,请他审阅。“彭总”这个含有深厚敬意的亲昵称呼,起源和流传于战争年代。人们至今仍然用它称呼着彭德怀。虽然,他现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是进城以来,我首次去见彭总。我轻车如飞,穿过路灯黯淡的西安夜街,来到建国路65号。未经传达通报。我径自走进秘书室,将稿件交给秘书张映吾同志去转交彭总,便坐在一条木凳上吸着烟,静静等候。一会,彭总的夫人蒲安修走进秘书室,对我说:“彭总要你去,稿件中有几处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杨虎城(1893.11-1949.9),陕西蒲城人,著名抗日爱国民主将领.作为一代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怀着"教育救国"的一腔热血,在故乡兴办教育、创建图书馆泽被后世的历史业绩也为人们所敬仰.  相似文献   

11.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此外,杨虎城将军在陕西执政期间为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无不体现了他对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忧虑及期望。  相似文献   

12.
1926年11月,“二虎(杨虎城、李虎臣)守长安”之后,冯玉祥来了,刘镇华跑了,陕西的国民革命出现了空前高涨的形势。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当年12月22日在西安城里办起了一张面目全新的报纸,这就是后来在陕西报业史上享有盛名的《陕西国民日报》。该报社址在西安市梁府街(今青年路第二印刷厂),报头几个字是于右任隶书题写,对开四版,日出两大张。这家报当时名义上是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机关报,实际上却是由一些中共党员办起来的,社长雷晋笙、刘天章,总编辑杨慰祖、孟园梧,编辑白超然、王授金、赵宝华、金宏图,印刷厂长王尚德等,都是中共党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西安解围后,陕西的国民革命,事实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向高潮的;连国民党的一些地县党部,也是共产党员领导建立起来的。共产党员李子洲、魏野畴、杨明轩等,被选为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张学良的亲密合作者。我在美国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杨虎城是注意的重点之一。结果,发现部分新资料,有助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4.
司久岳 《档案天地》2004,(5):27-28,23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谈判。尽管有关西安事变内幕的许多说法或当事人回忆已陆续见诸报刊和书籍。但宋子文的亲笔日记,因其不是为发表而写,反而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张学良和杨虎城1996年12月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去某单位采访。存街上偶然见到一辆标有“陕西电视台”字样的面包车。我的脑海立即闪过这样的念头:是不是在拍电视?拍什么呢?琢磨一番,认为拍杨虎城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杨虎城是我们县有口皆碑的爱国名将。明确了这一点,我赶紧到“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了解情况。不想工作人员头摇得象拔浪鼓。怎么办?和她聊天。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胤凌 《兰台内外》2012,(3):13-13
20世纪30年代初期。杨虎城将军任17路军司令兼陕西省省长,是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一天,杨虎城正在书斋看书,副官兼秘书宋绮云进来报告:“司令,外面有个叫刘得贵的人,说他是蒲城县警察局的局长,是你的同乡,想见见你。”杨虎城愣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了这个人,便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里,保存着大量丰富有关《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档案史料。该机构档案40个全宗共有档案约57742卷,其中有电报约1670份及部分照片,案卷从1950年至1954年依问题结合年度分类排列,档案保存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康正 《新闻世界》2007,(2):40-41
七十多年来,中共中央曾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以至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怀疑他在陕西搞“赤化”。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段绝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秋雨飘飞,阴霾低垂.10月15日晚,惊闻张学良将军与世长辞的噩耗,古城西安的市民为之黯然神伤.65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将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国现代史上,从此"张杨"并称,"张杨"之名,名播天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被解除陆海空军副司令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后引咎辞职.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蒋与中共合作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