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述档案在我国起步较晚,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本文从口述档案的概念入手,研究口述档案的价值,并以张学良口述档案为例分析口述档案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口述档案,使其为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保存社会记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于2002年6月1日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其中包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来往信件、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还有访客记录以及他撰写的章等,从中我们可以真切了解到张学良的幽禁生活。1990年对张学良访谈录音的整理稿。当年89岁的张学良向历史学家郭冠英和旅美学唐德刚亲口追述了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这是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接受访问。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成为这场口述史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受幽禁的岁月留下不少口述档案,其中包括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之间的谈话记录、录音资料等。如今斯人已逝,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了这些档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张学良同蒋介石的复杂关系,以及张学良受打击迫害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口述档案,是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或者了解事件的人们,通过对事件原因、过程及结果等的追述而形成的记录,是档案界时下关注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也是档案征集的重要范围。本文通过考察张学良晚年对九一八事变的口述,得出档案界对口述档案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王斐斐 《新闻世界》2014,(7):384-385
鉴于张学良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传奇经历,其口述历史备受关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是一个体系,对研究张学良的生平和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分析《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口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张对西安事变等历史内幕的回避,探讨口述历史中口述者回避部分关键话题的困局,分析口述者回避的原因,归类回避的话题,并从采访者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来已久,即便从孔子编定《春秋》算起,也已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其后,《史记》开始的二十四史、《清史稿》以及难以数计的稗官野史,全都是文字的记述。到了二十世纪,西方有了录音机等录音设备,便有了记述历史的口述档案。而我国,迟至二十世纪后半叶,才出现张学良等人的口述档案。不过,这些人都是历史名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口述档案,隐讳了不少史料,回避了许多史实,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的中期, “口述档案”逐步引起我国档案学界的重视.学术界围绕“口述档案”的概念、价值、作用、范畴以及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探讨.尤其是近十年来,口述档案研究逐步向深层次引申和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从年度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文献关键词、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五个方面,对1995年~2014年我国口述档案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状况,探讨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建设》2009年第4期张恺的文章就口述档案信息质量的评价进行了论述。首先作者对口述档案进行了定义。口述档案是直接由口述方式形成的档案,包括口述人对自己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对于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历史事件、张学良个人相关问题、张学良口述历史本身相关问题和口述史的探讨,既有整体研究,也有专题研究,研究成果多样,内容丰富。学术界主要是从历史学、档案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张学良口述历史相关问题,而从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的角度研究的内容较少,甚至没有,且研究领域失衡,研究的内容及主题有待进一步扩大、加深,研究的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纳粹屠犹研究基金会以国际口述档案标准录制的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部分证言影像和口述档案,13日在纳粹屠犹基金会官网和基金会影像历史档案库官网用中英文两种文字首次向全球公开发布。据悉,双方于2012年展开该项合作项目。此次首批发布的档案资料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与杨翠英的影像资料与口述档案,其他10名幸存者的口述史料在整理完备后再向外界发布。  相似文献   

11.
《上海档案工作》2009,(8):32-32
张恺在《档案与建设》第4期撰文就口述档案信息质量的评价进行了论述。首先作者对口述档案进行了定义。口述档案是直接由口述方式形成的档案,包括口述人对自己曾亲历、亲闻、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对自己和周围重要人物的直接口述而成的对现在和未来有重大凭证参考研究价值的原始文件材料。口述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对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口述档案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之处,并且可以根据研究热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出国内外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从年代分布、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角度对国内外口述档案的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总体发文量上,国内关于口述档案的研究要低于国外,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也是同样趋势。此外,国内外在口述档案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相结合。因此,围绕"记忆、社会记忆"开展的口述档案研究可能是国内外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唐蔚 《云南档案》2013,(9):42-44
本文向人们展示了口述史的基本发展历程,浅议口述史与口述档案的关系问题,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口述档案对历史的重要作用,认为口述历史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一部分或者补充,应该受到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口述历史是张学良本人与口述历史工作者共同努力所记录、整理并予以保存的史料,其内容涉及之繁多,已然成为今日学者们解读张学良将军、张氏父子不可或缺的文献,无论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之诠释,还是对张学良本人之研究,都提供了一条澄清与揭示某些重大历史细节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隋晓云 《兰台世界》2016,(19):29-30
收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以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历史记忆为目的,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工作非常重要,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工作。做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制定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收集规划、建立地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网络数据库、增加专项资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口述档案”一词的来源出发,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口述档案”一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口述档案产生的领域、口述档案的形态、口述档案的来源、口述档案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所下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有关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与合法性的质疑进行了辨析,进一步阐明档案的本质属性应是历史记录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对档案学研究领域内收录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口述档案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过程设定档案学、档案事业学科领域,采用信息计量学方法,分别从年度、作者、期刊、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我国档案界对口述档案领域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在我国由不够重视到如今的快速发展,表明当下对于口述档案领域研究的迫切需要。对口述档案的发展历程、适用群体、热门话题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口述档案研究现状的宏观认识,可指导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近30年的中文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口述档案发展历程呈典型的三阶段特征,即萌芽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我国近年的口述档案研究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其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但是作者地区与研究主题分布仍不平衡;口述档案的研究存在跨学科交流程度欠缺的问题,不利于口述档案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口述档案的研究存在理论远超实际的问题,无法为实际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兰台世界》2006,(24):22-23
本文从口述档案的概念理解入手,对口述档案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口述档案的起源、概念、意义等进行了再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形成了一条认识口述档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4,(S5):117-118
<正>时逢9·18纪念日,辽宁省档案局(馆)长赵焕林在受访中清晰地说道:"在档案中,没有奉系军阀张学良不抵抗的记录。"作为曾经称霸东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而又饱受非议的。他的百岁生命里虽然有许多无奈,但是究竟是什么成全了他的百岁长寿?他的一生可以大起大落,从称霸东三省到遭到幽禁,他的人生可以说是终止而又继续着。在张学良90多岁高寿时,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受访的口述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