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基于企业科学家与大学科学家之间的论文合作关系和专利合作关系分别建立科学家合作发表网络与合作发明网络,然后将二者整合组成科学家RD合作网络,代表了完整的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其次,对桥接科学家在科学家RD合作网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网络节点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跨界联系人的角色。再次,通过网络结构对比分析,发现整合了合作发明关系后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的结构凝聚性和连通性大幅提高。最后,总结桥接科学家在产学科学知识转移过程中联系产业界与科学界、识别有价值科学知识,改善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结构和提高产学科学知识转移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中国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演化,以1992—2016年CSSCI和CNKI中的1 615篇文献为分析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热点涵盖合作模式、机制和影响因素;合作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协同;绩效评价。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在过去20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关注合作模式到关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益分配等主题,再扩展到绩效评价、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等主题。  相似文献   

3.
成全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91-1699
无纸化信息传播的广泛应用为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种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交流与共享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网络环境下的科学知识交流与共享模式较之传统模式存在着交互性强、低成本、高效率等众多优势。Web2.0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和协同科研需求拉动的共同影响下,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模式将朝着以网络协同工作平台为环境的开放、主动、互动与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的网络化趋势影响着企业和学研机构之间的知识转移、共享与整合,探讨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构建了网络嵌入性、知识搜索、产学研合作行为、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知识搜索与产学研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假设,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知识搜索和产学研合作行为在“信任–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嵌入性的其他三个维度与知识协同绩效之间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拓展了网络嵌入性的研究范围,深化了产学研知识协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依托联合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构建区域创新合作多层超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2010—2021年江西省的知识多样性、知识独特性、主体空间辐射度、城市主体承载度等协同创新特征。结果表明,创新主体对于知识的开发力度在逐渐增强,科研院所支撑力不足;高校、电力企业及研究所、医药及医疗器械公司是城市间协同创新的关键,高校是区域开展探索式创新的核心;城市内部创新合作更为活跃,同城市外的创新活动合作频率呈现上升趋,作业运输和化学冶金是江西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基于此,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合作技术知识组合结构、增强科研院所创新合作的参与度、完善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为研究数据,将城市所嵌入的知识网络和城市间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中,构建依存型多层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现知识网络属性的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组合机会均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负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密度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合作网络中心势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提高城市群连通性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知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共生产”特点。研究发现,这种“共生产”具有知识生产的目标对象从少量数据到海量数据、知识生产的组织模式从相对独立到聚合协作、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从理论驱动到数据驱动、科学知识的产品形式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等特征。同时,科学知识的“共生产”还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科学研究资源是否将被持续分化和集中、基于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将面临越来越强烈的机械路径依赖、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是否将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化等几个方面的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9.
方炜  王莉丽 《科研管理》2018,39(9):30-41
协同创新网络强调了创新主体在技术、信息、组织、知识、管理等多个元素交互作用下的相互联系、广泛交流和协同合作,是涉及多组织、多层次、多阶段和多种创新要素的动态的复杂的开放式创新活动。从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的起源发展入手,梳理了协同创新网络的属性分类、协同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以及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对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囱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共享则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其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知识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组建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的重要前提,以教育部首批认定14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联合申请专利和合著论文为样本构建合作网络,对比分析组建前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4家协同创新中心在组建后,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合作广度方面变化较小,成员单位合作也多为两两线性合作关系,且不少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并不是已有合作网络的中心节点。提高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参与度,鼓励高校参与已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的深度与广度,将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破除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载体,而非将其视为获取资源的途径,应是今后协同创新中心发展需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网络的良性发展与演进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论文合作数据,构建科学知识网络,分别从整体网与自我网的空间分布、拓扑特征、结构复杂性等特征,着重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变规律与演化方向,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整体网络结构指标间呈幂律函数关系。网络不断扩张,权度、密度、聚集系数逐年增大;(2)整体网的演进存在向“小世界”网络发展的趋势,以2008年为拐点趋势愈加明显,表现出无标度特征;(3)长三角城市自我中心网络的度分布为钟形分布,表明合作机会的均等与公平。权分布为帕累托分布表现出合作资源的集中与不均衡。网络空间分布模式呈现层级性、向多中心结构发展,科学知识合作能力具有等级扩散现象。(4)城市自我中心网是从合作型向研究型演进,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进化过程。研究型城市是促进科学知识网络后期成长与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往往伴随着科研工作者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现代科学的精细化发展、科研领域的复杂性与交叉趋势给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科研的网络社区为学科专家的协同科研与知识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环境,而专家知识的生产行为也体现出鲜明的个体、团队、群体的层次性特征。
Abstract:
Knowledge is the outcome of mankind's intelligent labor.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The refin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complexity and inters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s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cientific research-oriented network community provides a new environment for the subject experts’activities of collabor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while the experts’knowledge production behavior also embodies the distinct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team and group.  相似文献   

15.
发现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为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专利权人为研究对象,用Louvain算法识别协同创新网络。根据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并深入分析每种网络。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网络创新绩效,以合作强度和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为条件属性,网络创新绩效为决策属性,用CART决策树分析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新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视角,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剖析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知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四种协同创新网络,即二元协同创新网络、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完全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类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差异化明显,证实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二元协同创新网络和完全协同创新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存在核心成员。(3)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和星型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强度分别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在二元协同创新网络中,过高或过低的合作强度均有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大量复杂项目的涌现,寻求外部互补性知识资源开展跨组织项目合作已成为组织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借助仿真软件分析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博弈结果。研究表明:博弈双方知识储量、知识共享程度、互补知识占比、知识吸收再创造能力、共享协同增效价值、激励系数和违约费用与知识共享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费用、投机收益价值、知识泄露风险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合理范围内的协同增效价值分配系数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给出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模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ussy-GRNN)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相比,从环境维度、网络维度、文化维度和规制维度等构建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活动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网络化等特点,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能力水平。此外,进一步构建基于Fussy-GRNN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形下,运用HJB方程和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解Nash非合作博弈和协同创新博弈模型下大学与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结果表明:(1)两种博弈情形下,知识共享的成本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少,知识共享边际收益越高;(2)协同创新博弈模式下的知识共享量、系统总收益均高于Nash非合作博弈,更易于达到Pareto最优,即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提升系统总收益;(3)在合作情形下,大学与企业的决策目标定位于整体收益最大化,使得双方在知识共享努力程度与整体收益情况均优于Nash非合作博弈,在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效协调下,合作策略是大学与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系统,促进系统内知识共享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是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基石,科学合作是企业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企业展开合作的目的并非是将科学知识转移到企业内部,而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成果。桥接科学家是企业跨越科学与技术"死亡之谷"的桥梁,帮助企业调和科学与技术的矛盾。本文基于生物医学工程行业论文数据研究科学合作网络,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外部科学知识获取广度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外部科学知识获取非冗余度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但外部科学知识获取非冗余度削弱了科学知识获取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企业拥有的桥接科学家越多,外部科学知识获取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关联越弱,外部知识获取非冗余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关联越强。  相似文献   

20.
横向并购中的供应链信息沟通与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励凌峰  黄培清 《情报科学》2005,23(4):610-615
横向并购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模式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横向并购中的信息沟通层次与价值研究入手,分析了并购中的信息沟通途径,建立了基于协同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出了搭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思想、方法和控制方式等,为实现并购的供应链协同目标打下信息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