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谢冬兴 《科技广场》2009,(12):227-229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办院校体育科研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民办院校体育教师年龄、职称总体呈"中间大两头小"特征,中青年硕士研究生是体育科研的主体与骨干.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培养中青科研骨干,加强科研协作与奖励有利于民办院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张志强 《内江科技》2009,30(1):134-135
运用文献资抖、数理统计、逻辑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女硕士研究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07-2011年间发表在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有关阳光体育研究的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与展望。结果为:发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具体研究领域不均衡,单一研究方法较多,引文类型单一,引文量偏低,合著率与合著指数不高。通过对阳光体育研究论文计量统计的分析,探讨阳光体育科研现状,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军 《情报杂志》2001,20(3):77-78
通过我国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的调查统计,旨在对学校体育科研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知识,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省高校教师发表的403篇体育科技论文的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高校体育科研的主要领域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主要研究人员是讲师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主要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无统计分析、抽样研究无统计推断、误用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等是体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是高职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高职体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高职体育的发展方向将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以及体育意识的形成,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将决定着他们一生的体育行为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发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和科研,加快了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发展机制是可以形成并可以互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刘为 《科教文汇》2007,(12Z):129-129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的阐述指出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的阐述指出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呼唤科教兴体,学校体育的振兴离不开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科研的成败又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的阐述指出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磊  韩轶 《科教文汇》2013,(6):101-101,107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因其诸多方面固有的特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深化课程改革,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对现阶段学生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并提高发展高校体育模式和特色,将《体育课程导论》与《课程标准》结合到体育课程改革中去,提高了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郭赛女 《内江科技》2014,35(10):107-108
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决定着他们踏入社会后的健身理念和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鲁东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体育学习状况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作用,着重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和动机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健身理念和生活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鲁东大学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哲 《科教文汇》2008,(5):114-114
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深化课程改革,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对现阶段学生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并提高发展高校体育模式和特色,将《体育课程导论》与《课程标准》结合到体育课程改革中去,提高了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体育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低下的现实,对其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云龙 《今日科苑》2009,(20):272-272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体育教学来调适大学生心理平衡,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统一,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从而提出了体育教学如何积极调适学生心理平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翟秀珍 《内江科技》2014,35(10):109-110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因此,对学生既要注意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杜威 《科教文汇》2009,(33):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消费的群体中,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影响校园体育消费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一些对策,为开展和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绍泳 《科教文汇》2009,(24):207-208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根据中专生的身心、专业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体育教育所获得体育意识、兴趣、能力及从事的体育锻炼活动能够适应将来的职业和生活,使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各种不同情况下都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手段保证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