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最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点的基本理论、基本战略和基本模式。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卓越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出发点1.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源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中,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中,蕴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拓展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强调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邓小平也一再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中心任务便是发展生产力,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有这些,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即突出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的性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抓住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系统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发展策略。本文仅对邓小平发展中国的基本策略思想即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的根本任务;以一个中心劳动、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条件等略述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正>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之一。研究开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有效地培育新时代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前提,他把精神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相关联,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本质相结合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以及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个方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体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即本质、特征、体制。这三个层次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马恩由于历史的局限,比较侧重地论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列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也未明确划分社会主义的层次;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层次性研究深入展开。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层次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的价值观念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邓小平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共同富裕。与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相比,现实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力量;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着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是唯物主义和人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价值的主体基础主要是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科技价值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科技的物化、智力化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价值观具有中介性、社会性、合力性和革命性等特点,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科技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唯物史观是其直接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依据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体论、社会有机论的原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生动体现了对立统一律 (即矛盾律 ) ,同时又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 ,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在中国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唯物主艾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邓小平没有系统的人学著作,但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内容之丰厚、论述之精湛可谓独树一帜。他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来阐发他的人学思想,因此邓小平的人学思想可以说是独具特色,个性鲜明。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发展思想,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但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