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40):10-10,12,14,16
焦点 郭伯雄赴朝鲜桧仓祭奠志愿军烈士 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10月24日上午率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烈士。  相似文献   

2.
陈洪才 《北京档案》2005,(11):36-37
在抗美援朝烽火连天的那段记忆里,我的脑海中时常出现长眠在异国他乡战友们的身影.在志愿军出国作战五十五周年纪念日前夕,我又见到了许多当年在"三八线"上浴血奋战的战友.聚谈中,大家回顾这场惊心动魄战争中的残酷和惊险,想念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和逝去的友谊.在离朝前夕的1958年10月19日和21日,我曾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首长、官兵,分别到庄稼地最后一次帮助朝鲜群众秋收,到桧仓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最后一次悼念为朝鲜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战争而献出生命的英烈们.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时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3.
夏洪青 《军事记者》2004,(12):40-42
今年是中朝建交5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4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受总政治部派遣,10月9日,带着志愿军老战士、志愿军烈士亲属的嘱托,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的真挚感情,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一行6人踏上了朝鲜国土,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记在这片浸润着志愿军烈士鲜血的热土上,追寻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追寻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在危难中接受了采访任务1952年10月14日早上4点30分,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扭转败局,发起了“强大的金化攻势”。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两个连坚守的阵地——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了猛攻,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开始了。当时,我在志愿军第15军“战场报社”任记者,10月16日接到报社的指示,派我到上甘岭前线采访。10月19日早晨,我从西方山前线赶到设在五圣山主峰上的45师前线指挥  相似文献   

5.
两张电影票     
1954年2月,我志愿军某部从朝鲜回国进驻广州梅花园。一个星期日,我和文化教员黄俊去广州新华电影院看电影,影片是《钢铁战士》。因去得晚,没买到票。  相似文献   

6.
晓蔚 《湖北档案》2009,(7):34-36
1957年10月下旬的一天,身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的孙继先突然接到了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的电话,要他"马上谁备一下,明天一早坐火车回国,到政治部副主任萧华那里接受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1950年10月,当美国军队入侵朝鲜北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时刻,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新华社立即派出一批军事记者,奔赴朝鲜前线随军采访。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平壤分社和开城记者团的记者,活跃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大力报道中朝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伟大胜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罪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活跃在战地的军事记者陈伯坚,最先随军跨过鸭绿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采访了  相似文献   

8.
异域祭英魂     
我在朝鲜开城联络处工作期间,每年都要去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寄托晚辈对先烈的哀思和衷情. 我第一次为志愿军烈士扫墓是在1975年4月4日,也就是中国人民祭祀亡灵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为了和使馆的同志一起乘车去桧仓扫墓,我们提前赶到了平壤.  相似文献   

9.
庾晋 《湖北档案》2003,(10):37-38
冀朝铸,男,1929年7月30日出生于山西汾阳县。1938年随父赴美,先后在纽约城乡学校、霍莱斯·曼——林肯中学读书,1948年考入哈佛大学,1950年10月回国,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4月赴朝鲜开城参加中国和谈代表团工作。1954年4月回国在外交部工作,参加过中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参战纪念40周年。10月20日,新华社举行了抗美援朝报道40周年座谈会。40年前,新华社组织了志愿军总分社,大批年轻的军事记者跟随部队奔赴朝鲜前线。他们发扬了新华社记者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活跃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向世界报道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他们笔下报道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一系列闪耀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形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  相似文献   

11.
钢丝背心和假手:爸爸的战争烙印 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后,爸爸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副军长,五次战役时期代理军长职务,妈妈在二军大学习,我们兄妹三人(小弟是后来出生的)被分别寄养在华东保育院和亲戚家,散养在各处.1953年,爸爸回国.妈妈读完课程,通过了国家考试,因为学习成绩优异,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2.
李润波  王静 《北京档案》2010,(10):10-12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爆发内战.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军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命令美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妄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同一天,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由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军为主体、由英、法、荷等15个国家派军参加的所谓"联合国军",由美国将领麦克阿瑟指挥,武装干涉朝鲜,投入朝鲜战场.1950年9月15日凌晨6时,"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7万美国军队,在近500架飞机、260余艘舰艇的配合下,在朝鲜仁川港登陆.28日,美军占领汉城,朝鲜人民军主力被切断在南朝鲜.10月1日,金日成首相连连请求中国人民给朝鲜人民以特别的援助.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大使,要求通过他和印度政府将中国政府对朝鲜局势的严正态度转告美国政府.中国政府的严正态度,很快就传到华盛顿白宫.但是,美国政府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3.
王元章 《湖北档案》2010,(10):37-37
1952年,美军在朝鲜的地面进攻失败后,利用其空中优势,对我志愿军实行"绞杀战"。轰炸我方桥梁、火车站,切断我方交通线,使志愿军后勤供给遇到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09,(2):F0004-F0004
由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广播网和中央台驻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记者站组成的中央台2009年春节灾区慰问报道小组于1月21日至31日分四路赴灾区进行采访、慰问,在报道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和灾区群众春节生产生活情况的同时,带去中央台全体职工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新春问候。  相似文献   

15.
1957年底,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并到志愿军司令部看望官兵。当时,志愿军政治部有一个京剧团,活跃在朝鲜战场上。这个京剧团的前身是在东北各地卖艺的戏班,东北解放后,他们集体报名参了军,成为“四野”的一个部队京剧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们被编为志愿军京剧团。  相似文献   

16.
李伶 《湖北档案》2012,(10):32-35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著名文学家巴金曾两度亲赴朝鲜前线,风尘仆仆体验和采写志愿军官兵的战斗生活。巴金一行人的足迹遍及平壤、开城中立区和前沿阵地的潮湿坑道,会见采访了上至彭德怀司令员下至钢铁战士张渭良等许多英雄人物。巴金记录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那些时日,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血与火的战斗场面,强烈地震撼着巴金的心,也催动着他写下了多篇激情如火的通讯报道。在朝鲜期间和回国后,  相似文献   

17.
后方勤务司令部成立 1951年1月底,第四次战役打响后,前方供应愈发困难. 当时东北军区后勤部在前线只有一个指挥所跟着我们,力量单薄,适应不了朝鲜战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彭总曾几次向我谈起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设想.3月,东后李聚奎部长亲自来到志司了解情况.彭总与我商量,想把李聚奎留在前方,以便加强前线的后勤指挥.没想到李聚奎在坐车外出视察时,闪了腰不能动弹,只好回国养伤.此事更促使彭总下决心组织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相似文献   

18.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19.
王培 《北京档案》2011,(10):13-15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城获悉武昌首义的消息,立即着手争取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外交活动。他于11月2日离开纽约前往伦敦,21日由伦敦到达巴黎,24日由马赛乘船回国。12月21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  相似文献   

20.
1952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之际,全国组织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年底慰问团回来以后,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张富贵,作为农民代表,在北京和济南作过多次报告,汇报赴朝慰问情况,他的报告受到人们的欢迎。1953年年初,他回到家乡——文登专区,到各县作了多场报告。那时,报社领导派我采写一组带有故事性的纪实文字《赴朝慰问记》,在报纸上连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