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传统观点把休谟对康德的提示定位为“因果公理的处理”是不正确,因为这种定位与康德直接读到《人性论》这一史实不符,而且也无法解释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醒来的真正原因。正是《人性论》第1卷第四章中的心理原子主义和同一性理论所造成的怀疑结论使康德认识休谟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哲学的相似理论基础和后果,从而最终使康德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庭孝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32-1040
 科学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个理论集合体,由多学科理论共同构成。科学评价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学科理论:哲学中的价值论和认识论;劳动价值理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理论;比较与分类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强 《情报杂志》2006,25(2):94-96
多元化理论格局繁荣了处于前科学阶段的图书馆学,而一元化格局发展方向将规范图书馆学理论并使它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以知识、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使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向常规科学转化成为可能。对知识进行整理、揭示、加工、表示、控制等一系列便于获取知识单元的组织管理活动,将成为知识图书馆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计量学理论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科学评价主要对被评对象的质和量进行评价,而计量学理论则是完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的基础。围绕科研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形成了一系列计量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主要有文献计量学(包括情报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这些学科理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自成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并互相印证,共同构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评价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在科学哲学之中,对科学理论的考察都围绕着理论表达的方式、机制及其恰当性而进行,而且无论是科学理论的陈述观还是模型观都会将表达与同构关系密切地联系起来。这些考察的哲学背景都与关于科学理论的知识论、然后是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有关——尤其是对于知识论而言,是否可能、如何论证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合理性与普适性以及如何证成如此的科学理论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和表达及其恰当性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与科学知识有关的怀疑论、工具主义挑战其实都来自于对基础的科学理论表达机制、被表达项的认定等产生的怀疑与挑战。可是,基于同构性的表达机制不可能完全消除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怀疑论挑战。这时,科学哲学的讨论就需要超越表达并将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证成引向先验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坚持一种“普遍科学”的科学观和哲学观 ,在科学与理性遭到怀疑与诋毁时 ,胡塞尔却保持着对科学与理性的热情奔放的信仰 ,他指出 ,正是对“普遍科学”这一理性信仰的怀疑导致了欧洲文化的危机。胡塞尔认为 ,近代以来的科学与哲学运动是追求普遍科学和客观知识的历史 ,而对自然的数学化起了主要作用。胡塞尔最早明确看到对科学基础进行分析、对科学方法进行评价的独立学科即将产生 ,他称之为“科学论”。他认为 ,科学真理不但在于明证性的原始事实 ,而且还须得到系统论证 ,而逻辑学则应当承担起“科学论”的任务。因此 ,与马赫、罗素等哲学家一样 ,胡塞尔也应当被视为科学哲学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FGA方法使科学图形这种知识载体的计量成为可能,是科学图形计量学的肇始。科学图形具有将随机的现象变成简练的、可传播的、有说服力的形式,拉图尔的科学图形主义是科学图形计量学的理论基础。科学图形计量学的外延扩展成为知识图形计量学,它们分别是科学计量学和知识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丽丽 《科教文汇》2009,(34):255-255,272
《人性论》是休谟的代表作之一,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因果信念理论并第一次对其作了系统的论述,因此信念在休谟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研究休谟的思想就不能不涉及信念理论。本文从信念论在《人性论》中的地位、信念论的内容、信念论的价值三方面解读了信念理论。  相似文献   

9.
休谟反驳神迹的论证的"根本困难"是内在主义认识论与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立场这对组合的相互冲突。"休谟传统"基于内在主义认识论与科学的自然主义的组合而提出了各种反驳神迹的论证,由于这种组合面临着和休谟的组合类似的冲突,所以在此意义上,"休谟传统"没有成功地提出一种比休谟更强的反对神迹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性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性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文章从假说演绎的和归纳概率的逻辑合理性角度,又从科学理论评价的规则和算法合理性和科学理论评价的价值合理性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力图克服科学哲学中的分析学派与历史学派各执一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underdetermination”概念影响深远且分歧巨大。从劳丹对underdetermination的解读看,它的第一层休谟式含义是指从证据不能推论出理论正确性,这是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共同认可的。第二层奎因式含义是指与证据相一致,承认经验证据的作用就没有必然导向社会学解释,这是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不一致的地方;第三层劳丹式含义是指扩充性科学规则不能完全决定理论正确性,它坚持判定的基础不是经验证据,而是包括经验证据和非经验要素的扩充性科学规则。即便它也存在特定情形下不完全决定的情形,但它能够解释理论选择的过程,从而捍卫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现代科学"首倡者之一的图尔明基于后现代视角对科学合理性危机做出了诊治。图尔明认为,当代科学合理性危机导源于在"合理性"和"合乎情理性"之间失去平衡的现代理性观。基于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人文语境的系统考察,图尔明主张,后现代没有必要告别理性,而只需告别失衡的现代理性观,并结合后现代知识状况,回归前现代曾经有过的在"合理性"与"合乎情理性"间保持平衡的理性状态。图尔明倡导的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与修辞、地方性和普遍性之间保持平衡的后现代理性观,为解决科学合理性危机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相互指责对方犯了自然主义谬误.自然主义谬误的实质是"休谟问题","休谟问题"的问题在于仅仅看到了自然和自由的外在对立关系.一旦深入到自然和自由的内在逻辑关系,休谟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进而为生态伦理学奠定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相互指责对方犯了自然主义谬误。自然主义谬误的实质是"休谟问题","休谟问题"的问题在于仅仅看到了自然和自由的外在对立关系。一旦深入到自然和自由的内在逻辑关系,休谟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进而为生态伦理学奠定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7.
汪颖 《科教文汇》2009,(16):57-57
主体性教育管理观的提出是教育管理界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尽管许多学者为其存在的合理性著书立说,但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理论本身分析,都不能成为其存在的基础。本文就主体性教育管理观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是积累作为理论知识基础的科学事实。而科学事实的提炼离不开科学怀疑与科学批判。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科学家朱载(公元1536年-1611年)于1581年发明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此发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乐律学史上的发展与进步。综观其发明全过程,可以发现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其科学发明的认识基础,科学怀疑与科学批判之精神是其发明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有鉴于此,文章以朱氏新法密率为研究中心,揭示其科学发明的深层缘由:其中包括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科学怀疑与科学批判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对传统知识文化理论技术的怀疑、挑战、突破、完善、改写、重建等,因此创新必然与传统知识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纵观20世纪到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三个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机、留声机,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充满华丽光明和声音图像的世纪;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重建了物理理论大厦,从而为人们和平利用核能激光、推动20世纪的经济科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被誉为与苏格拉底齐名的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而比尔·盖茨创建了微软公司,其视窗作为电脑不可缺的操…  相似文献   

20.
开放科学是创新者对知识的开放披露行为,它可以促进知识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提高创新的社会福利。开放科学行为普遍存在于学术与产业部门,它具有"科学-商业"二元价值观。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对科学家开放科学的动机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构建了"职业-产权-地位-经济"四维动机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两部门883名科学家的实证测量,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找出了两部门科学家开放科学动机的差异性,并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