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尉之本”。教材也可称之为“教学之本”。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叶春华撰写的《报纸编辑(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我国新闻学教材改革方面,可以说是作了一个带有开拓性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闻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理应联系实际,理应注重应用。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新闻学教材,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这是因为,撰写新闻学教材的,有为数不少的同志自身缺乏新闻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概论》(二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新闻学概论》(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李良荣曾在其“再版前言”中说:“……自2001年3月出版以来,承蒙读者的厚爱,两年多重印6次。”可见在当下新闻学界,尤其是新闻学高等教育界,这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新闻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3.
金石 《东南传播》2010,(3):86-88
目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多为"新闻学概论"或"新闻理论",实际上新闻学概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本文通过辨析本领域内的部分教材,试图对"新闻学概论"课程与"新闻理论"学科作出合理区别。在实践教学中,新闻学概论与新闻理论应当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新闻学学科的全景式了解,又是对新闻理论学科地位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郑保卫撰写的《新闻理论新编》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郑教授为追寻新闻学本身的理论内核与精神而不断探索的成果结晶,是他又一部新闻理论力作,该书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重点书目。  相似文献   

5.
由新闻学关键词看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键词可以说是特定话语价值取向的凝结 ,是语言实践过程中的纲目、骨骼。从一定意义上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新闻学关键词的思辨、讨论和表述等语言实践中 ,表现在关键词的变化上。于是 ,考察新时期以来新闻学关键词的兑演 ,就可以透视新时期整个新闻理论乃至社会文化思想的变迁。新时期我国新闻学处于理论体系建构的探索过程中 ,确乎经历了一个由“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向。但从另一方面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又在这种转向过程中 ,在“党报”本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积淀有一种理论结…  相似文献   

6.
闻娱 《传媒观察》2005,(7):59-60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大分支中,处于应用新闻学的中心地位,历来是中西方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现有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诸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闻教育的需要。但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前行的新闻传播业仍迫切需要能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采写教材。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出现了建构理论体系的尝试。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理论体系建构,来明确新闻学科的内涵,巩固新闻学科的学术地位。本文以新时期全部三十部新闻理论专著与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十八年来(1979-1997年)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历程进行了全面考察。作者认为,新时期中国新闻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经历了“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新闻”本位三个研究阶段。在不断返回学科本位的过程中,这些建构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有关新闻活动和新闻规律的探讨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8.
1988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新闻学新学科学术讨论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70多位新闻理论、新闻教育工作者,对新闻学新学科进行了界定,一起探讨了如何发展新闻学新学科问题。何谓新闻学新学科?新闻学新学科的“新”是相对于建国以来形成的、我国大陆长  相似文献   

9.
田建平先生主编并撰写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一书近日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无论是对于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报纸副刊的研究),还是对于我国新闻学科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在我国“繁荣”的新闻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报纸副刊的研究比较薄弱,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著难得一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副刊为“报屁股”、“点缀”、“附属品”,这一偏见至今仍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对副刊的学术关怀与学术研究,致使报纸副刊存在严重的“学术失语”症状。《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从“大文化”的视野对当代我国报纸副刊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可读性,理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且看迄今人们对于新闻的几种权威定义: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中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范长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开了一个会。会上宣布,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标准,把哲学社会科学分为15个学科。其中一个是新闻学。 刚开完会,有同志告诉我,社会上和学术界至今还有人认为“新闻无学”,不承认新闻学是一门学科。这使我想起十二年前的一场争论。 十二年前,讨论“专业技术职务”(当时叫“职称”)时,有一些同志认为新闻不是一门学科,新闻记者和编辑不应算“专业技术人员”,不必评“职称”。于是发生激烈争论。 我问那些同志:历史学算不算一门科学?他说: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受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外报占垄断地位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从此,中国人自办报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随着国人自办报业,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便破土而出。 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一个世纪以来因社会形态变化等种种原因,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979年1月—现在”三个虽有内在联系却并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加上1966年6月—1976年10月十年“文革”期间,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学科规律被肆意践踏,使得新闻学科在知识积累和学科延续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新闻“有学”“无学”的争端时有产生,并突出地表现在新闻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1981年5月,当进入新时期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教材)《新闻理论基础》出版时,甘惜分教授在前言中首先就表达了新闻理论研究“前无师承”、“一切都要从  相似文献   

13.
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于10月27日主办召开了全国新闻学新学科学术讨论会,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的新闻学者探讨了新闻学新学科的现状、前景、意义及方法。虽然不少新学科仅属初创,但会议自始至终涌动着这样一股热流:新闻学必须融入人类当代文化的洪流。据这次会议散发的一份材料统计,我国新闻理论界近年来提出了近30种新闻学新学科,诸如新闻管理学、新闻人才学、新闻控制学、新闻读者学等等。那么,新闻学新学科的出现何以如山花烂漫呢? 笔者以为,这里最重要的参照系是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文化热。文化热表现了对曾被歪曲和篡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冷淡,希冀通过文化反省来重新审视和构造我们的文化。新闻理论界也是这样。新闻学新学科的大量提出,表明了人们对传统新闻理论陈旧与狭窄的一种不满,像新闻文化学这种在大文化系统中对原有新闻理论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是新闻生命力的所在。在我国,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同时也是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电视新闻学等领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  相似文献   

15.
在198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计年报工作文件中,新闻学被列为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5个项目之一,居第11位。在“新闻学”标题下的具体内容有:“新闻学总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新闻学流派与学说,新闻法制研究,新闻业务的应用,出版业务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出版界中的  相似文献   

16.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17.
倪欣然 《青年记者》2012,(12):64-65
作为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新闻编辑学与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摄影学等构成新闻学基本的应用理论.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首先要明了这门学科将要运用于何处,与新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何不同,更重要的是对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深谙于心.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学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四个教学系和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学院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新闻学、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编辑出版学史论、编辑出版媒体应用研究、新闻理论及应用、广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价值”一词,原是新闻学中属于新闻选择范畴的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主要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由于跨文化传播学是新闻学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拓展,同时,两个学科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都要解决信息选择问题,因此,“新闻价值”自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由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己的跨文化传播学体系,笔者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李欣人 《新闻知识》2005,36(8):18-20
新闻学是探索研究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工作基本要求的一门学科,而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繁荣,我国新闻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研究的基点、方法和角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逐步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和“教科书观点”;新闻工作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新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