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申俊初 《考试》2009,(1):84-85
什么才是绿色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该怎样教?语文课改的路在何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语文课改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改应该改什么,能否让语文课堂再“大”点,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图书室语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的大语文课堂设想。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语文课改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很明显,“教什么”放在首位,“怎么教”位居其后。换句话说,一堂语文课,首先考虑的绝对应该是教学内容而非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样,搞什么创新,都不能说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另外,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过程中,既学好语文又得到情感与心灵的陶冶.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以真正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痴心地追问而至今并未得到答案的问题。对此,有人认为,语文课改需要来一场彻底的“颠覆与重建”的革命,即颠覆语文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打破纯语言技术训练的教学怪圈,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的一浪高过一浪,语文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因参加语文课改教师培训,我有幸观摩了省、市、县一些语文教学名家或新秀的公开课。收益多多,但对某些语文课改观摩课上的新趋向也困惑多多。  相似文献   

7.
暗淡了金榜红贴,渐远了国考风云。随着2008年高考的落幕,曾生活在倒计时中的耕耘者,也许不再回望那一路的艰辛与探索,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岂能逃避?置身语文课改的潮头,回眸高考、三省吾教,我们不乏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以其声音、图像、数据等生动形象的传播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开拓了教育视野,改革了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在语文课改中如何利用这一媒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协作能力。让它成为语文课改的活力元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链接资料性课程资源?通过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新课改在湖南实施的第六个年头。 语文新课改,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我们无法作出居高临下的审察,也不愿停留于“宏大叙事”。 我们强调的是“我”的视角。在“我”的眼里,语文课改究竟带来了哪些“转变”?哪些“转变”是积极的?哪些“转变”还伴随着“困惑”?走进本期话题,让我们重温六年来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1.
章云娟 《生活教育》2014,(16):49-50
随着职校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语文课改机构或个人一味重视中职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最本真的人文性,淡化了语文的人格培养功能。对于语文素养尚不够全面的职校学生,"人格教育"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说到"语文资源",这是语文课改后的老话题了。可为什么语文课改进行了这么多年,语文教学还是问题重重呢?其实,我们对课堂以外的且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资源的利用率还是极低的,主要表现在语文教与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辛苦,这恐怕已成公论。原因之一就在于语文课文处理难度较大。那么,语文教师当如何处理语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改革,到底要改什么、革什么?如果说在课改初期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大家必定会与课改前对照寻找问题。然而,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语文课改已全面步人深水区,课改的基本理念早已深人人心,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矛盾与冲突已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5.
课改模式是课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对深化语文课改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托课改模式随机应变的秉性,发挥师生能动性,以历时性变化深化模式,以共时性变化优化模式,以即时性变化活化模式,让语文课改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改实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每节课都是学字词、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主旨、分析写法。每节语文课都这样,难免单调枯燥。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巧改标点、巧设对比、巧用朗读、巧用表演等方法设计语文课活动,让语文课变得有趣味。  相似文献   

17.
朱瑛 《河北教育》2011,(10):10-1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专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有的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因此在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上,就出现了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的现象。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讲?究竞应...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成为本次语文课改的亮点。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体联系。它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多变性和生长性。这就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是语文课改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语文课改已星火燎原,新教法和新模式相继闪亮登场。然而,红火的教改课堂却潜伏着咬噬课改成果的红蜘蛛,似有蠕动蔓延的趋势。通俗一点讲,那就是语文教改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究竟有哪些流弊,又该如何应对呢?请关注笔者以下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