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远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补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减词法也可以称之为省略法。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其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省略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相似文献   

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汉语中必要的词语在英语里有时却是多余的,所以汉译英时需要将汉语中的一些词语略去不译。汉译英时可以省略的词语主要有:原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汉语中意义重复的词语、原文中一些表示范畴的词语以及可能影响译文修辞效果的词语。  相似文献   

3.
省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均有省略现象.从句子成分角度而言,可分为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和宾语省略,但这两种语言省略手段的使用不尽相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是综合分析语,重形合,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重意合,而这种差异是由中西不同文化造成.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要使用正确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表达忠实于原文、合乎语言规范、文辞畅达.  相似文献   

4.
现代英语的发展中,有一种倾向是趋于简练,英语中冠词的省略是使文章、讲话简单明了的手段之一。英语冠词省略的原因很多,有些情况下,可能是受到欧洲其他主要语言,如法语、德语等的影响。有些则是语音上的原因,特别在口语中,省去了冠词说起话来就顺口得多。有些则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上下文的原因,常常可以省去冠词而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不论什么原因,英语冠词的省略,不少已是约定俗成,变成了固定的习惯用法。下面简单谈谈省略英语冠词的一些用法。一、表示职称的名词前表示职称的名词在句子中作同位语时,前面不用冠词已有好长时间了,而现在的语言实际是,表示职称的名词在句子中作其他成分时,也常不用冠词,例如:  相似文献   

5.
汉语无主句是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时,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才能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了汉语无主句的英译途径,旨在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巨大差异,在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因文体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在翻译时应对原文采取省略、还原和替代等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通顺明白,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其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1)紧扣原文字句.努力做到字、词、句能在译文中得到准确落实,尽可能地不增译、不漏泽;(2)原文中若句子成份有省略的,译文要予以补足,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3)原文中句子或词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字与词,可以用意译的办法;(4)对特殊语气和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和习愦来表达;(5)对古汉语中某些特有的修辞方法,翻译时要对句式进行适当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愦;(6)译文要力求反映原文的语气神韵和语言风格;(7)要防止用现代词语去翻译古代一些特殊名词.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否定句中,常常会出现否定词或否定成份从原来所处的位置转移到别处去的语法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否定的转移”。当我们在翻译这类包含有“否定转移”的特殊语法现象的否定句时,就有必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否定成份进行恰当地转译,使译文的语言形式足以充实地体现原文的内容,使译文形式与原文内涵得到辩证的统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文字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表达方法。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表达肯定与否定时的用法上就有明显的不同。英语表达否定的方式较汉语更为复杂.在相互翻译时.英语中的某些否定形式的句子宜译成汉语中的肯定形式,某些肯定形式的句子又直译成否定形式的句子,反之亦然。通过这种翻译中的育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互换.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做到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一、英语中有定形式的句子常常译成否定形式的汉语句子1.英语中有些动词、形容词、名词…  相似文献   

10.
有定和无定语法范畴是制约一种语言句法结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英语中.冠词在表达这一语法范畴上起重要作用:而因为冠词现象在汉语中的空缺,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冠词的难度,也会使人误认为汉语中完全没有有定无定语法范畴。事实上.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在表达时间有定性上亦有显著特点;而基于自身语法特点,汉语则主要借助语序及词汇手段来表达有定无定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具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在翻译中,常常不能按照原文的词句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需要转换,使译文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通顺自然。本文旨在英汉对译中主语和宾语、主语和表语、定语和状语的转换作初步的探索。一...  相似文献   

12.
林周婧 《文教资料》2006,(16):62-63
本文提出了三种拟声词英译汉的情况,即:(一)原文有拟声词,汉语译文也用拟声词,且英语中拟声名词译成汉语的名词的定语;英语中拟声动词译成汉语的动词的状语;(二)英语原文中动词不是拟声词,译文以象声词来配合;(三)在英语诗歌的翻译中,原文有拟声词,汉译时回避之。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英语中有些必不可少的词语译成汉语会成为所谓的英式汉语,如果将其删除而不译,会使译文流畅明快,而且还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无主句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又常用的句型。由于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汉语无主句在翻译成英语时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出适当的变通,选择得体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语言规范,从而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长期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笔者从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文中有一个长句很容易被学生误解,究其原因在于语法结构复杂,句中某些省略成分不易发现.为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译文,我查阅了恩格斯讲话的原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异同,在进行汉语语法分析时,对译文作了部分调整,学生反映好懂得多了.现在要分析的这段话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物翻译需要译者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进行思维转换,通过概括、增/减译和变译等翻译技巧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现有的洞窟简介英译值得商榷。译者在翻译洞窟简介文本时,不仅要勘正译文语法错误,还应在英语和汉语文化框架下灵活转换,同时在英译过程中适当运用概括、增减和转变原文信息等技巧,以便国外游客更有效地理解石窟造型和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倩 《海外英语》2013,(15):169-172
文物翻译需要译者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进行思维转换,通过概括、增/减译和变译等翻译技巧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现有的洞窟简介英译值得商榷。译者在翻译洞窟简介文本时,不仅要勘正译文语法错误,还应在英语和汉语文化框架下灵活转换,同时在英译过程中适当运用概括、增减和转变原文信息等技巧,以便国外游客更有效地理解石窟造型和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否定方式。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特点及其表达习惯等,进行正反互译,即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可以从反面翻译;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可以从正面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达到强调或修辞的目的或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否定方式。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特点及其表达习惯等,进行正反互译,即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可以从反面翻译;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可以从正面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达到强调或修辞的目的或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琴 《考试周刊》2008,(50):227-228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不仅可以将词类进行转译,还可以在词量上进行增减。按照英语的表达方式,有些词是有其意而无其形的,这种情况在译成汉语时就要增加一些词,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加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主要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出发点,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