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课。计划用2课时,本节课只对公式的运用、运算符做讲解,以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体重与身高的事例引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进而熟悉公式的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2.
《数学广角——烙饼》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七单元第112页的内容。本课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巧妙做事等意识。片  相似文献   

3.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七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连减法的意义,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连减法的意义,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教学设计一、创设活动情境1.同学们,去年夏天有92名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参加了“我爱家乡,考察海岛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活动课。设计理念:本课原是北师大版教材4年级的教学内容。我结合人教版教材4年级下册《小管家》一课,将"生活中的正负数"引入到本课之中,让学生利用正负数来表示家中日常生活开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为介绍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了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因此,本节课上所需要的案例和资料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这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3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9.
“可能还是确定”属于初中概率与统计领域中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继“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表示”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置身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大干世界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概念.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一节“可能还是确定”.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 前不久,笔者执教了一节教研课,选取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作为上课的内容.本课要引导学生通过统计,使学生体验并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为素材,再重点解决1格代表2个单位这一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分析 1.本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课题学习内容,总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体育比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教材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例1、例2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4页的例2,即数学广角中"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指出,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本课内容是用数表示事物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需要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知道“关键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一些搜索技巧。  相似文献   

15.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5,(1):107-10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章第8节.) 一、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是人教社大纲版的教材,对依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北师大版教材没有接触过,而这本教材又是以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所以学生学习本册教材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正式学习的第一个软件。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给图形涂上彩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具有感染力。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上,让他们在学会操作后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将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轴"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有理数》第2课时《数轴》.)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计与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数轴,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动作补间动画》的内容,在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Flash的界面,学会了绘制简单图形及库、元件的使用,但是没有让元件在舞台上真正地动起来。本课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关键帧,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来得到一般性思路及操作步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网络应用的简单操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脑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