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睛之语: 科技文阅读的重点在“理解”二字。大体上涉及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分析有关研究人员在文中的观点、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能力点。“理解”科技文主要指弄清选段中这样一些内容:1.介绍了哪一项科技新发明或  相似文献   

2.
点睛之语: 科技文阅读的重点在“理解”二字。大体上涉及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分析有关研究人员在文中的观点、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能力点。“理解”科  相似文献   

3.
[开窍点拨] 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点的词句、符号、数据、图形等。从文中辨别出各种信息的类属或性质,从而筛选并整合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高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无论是科技文阅读、社科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指在把握文章层次结构及  相似文献   

4.
[知识整合] 高考考纲是把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放在一起来对待的,针对社科类文章的要求有六个方面: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息”作了两种解释:①音信;消息。②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我们说文章是信息的载体,这里的“信息”显然是借用,意思是:文章凭借文字和图形所显示出来的知识、情景和观点。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就是文中重要的信息。文章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呢?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怎样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呢?主要运用两遍阅读法。第一遍是通篇浏览,着眼于全文的整体阅读。先推敲文题。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概括了文章的基本观点、论述范围,就是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所写的主要事物。然后浏览正文,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并伴之以把文  相似文献   

6.
王莉 《考试周刊》2012,(15):7-7
现代文阅读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值,也是高中阶段与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大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现代文的要求进行推断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阅读要点,清醒一种认识备考科技文阅读,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把握此类文章的阅读要点,做到五个明确:1.明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是依照前后文临时产生的语境义及指代义、隐含义、修辞义等多种相关的词义;2.明确“重要句子”是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对理解文章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包括表现文章主要观点的句子或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3.明确“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就是根据阅读目的进行取舍,辨别正误,略过无关信息,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根据要求或对某一概念做出准确的解释和阐述,或对某一观点、信息等…  相似文献   

8.
综观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是以散文考查为主。散文大致可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抒情说理类。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无疑有共性,而且无非考查这样几个方面的能力:字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提取文中信息。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9.
高考科技文阅读的测试的考查点十分明确,即以理解文中新概念和新知识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为重点。它可引用下图表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位考生要顺利完成一道阅读试题,就必须准确把握“作者语言”、“题干语言”和“考生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命题者在命题时是以“语言转化”为手段而设置选择项。那么,“语言转化”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就其类型特征作一些分析。   1.句型转化式。即以通过对句型的转化来设置选项。如 1998年高考第 24题。 对文…  相似文献   

10.
[考点精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它在科技文阅读中的具体考查形式是:对照文章内容辨别试题所提供的选项的正误(四选一)。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文章所表达的知识内容、观点态度或其它未知领域的一些消息。它是阅读者必  相似文献   

11.
<正>一、考点透视《考试大纲》明确,论述文阅读是必考内容,它属于现代文阅读。"考纲"对这一考点相应的能力层级表述如下: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见,这一考点是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辨别和筛  相似文献   

12.
曾庆培 《现代语文》2004,(11):17-17,7
2004年高考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设题仍未超出四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相似文献   

13.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节选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一文,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原文虽然涉及上古历史和古代典籍等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行文也极简明精炼,但总体上仍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玉莲 《教师》2012,(25):63-63
语文备考复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序化.即让散见的知识系统化。科学的序化能让复习思路清楚,目的明确,训练高效。科学的序化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按考纲能力层级序化(1)识记(A):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这些是考纲明文规定的、静态的知识。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常见修辞方法、鉴赏术语、常见意象等,这些是答题必备的知识。(2)理解(B):对感悟材料的含意,进行简单阐释,非静态呈现.而是动态陈述。考查内容主要是文言文阅读(实词含义、词类活用、虚词用法、文句理解、句意翻译等)和现代文阅读(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析综合(C):分解剖析、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类,是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其中筛选与整合、推断和想象是核心能力(考题体现在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中)。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们的阅读能力的要求的提高,高考在现代文阅读考查方面也更加趋向于实用性、社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从题型上分为两类:一是客观题型的整体阅读,二是主观题型的整体阅读。考查范围包括以下几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有  相似文献   

16.
汪萍 《学语文》2007,(6):33-34
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许多考生尤其是文史类考生往往对文章中信息高度聚集的内容抓不住要点,分不出条理,理不清关系,因此感到阅读的难度较大,对此类考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下面是笔者指导学生复习科技文阅读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类文章阅读是每年高考的一个大考点。几乎每个省份的考卷都有所涉及,它包括自然科学文章(科技文)和社会科学文章(丰土科文)两类。从高考实际看,全国卷2001年以前以科技文为主。从这之后,社科文开始作为现代文小阅读的材料,与科技文交替出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把握要点理清结构、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科技文阅读考纲要点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节选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一文,原文虽然涉及上古历史和甲金文等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行文也极简明精炼,但总体上仍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相似文献   

20.
高考对科技文的阅读要求是能够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这些文章常常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客观性强,在高考试中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