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蹿红中国南北大城市的是在2009年夏天,他的《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盘点2007》《盘点2008》《我为财狂》这一系列兼具上海特色与全民共性的大型脱口秀表演,在叫人开怀大笑时,又让人不得不猜测他“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音乐世界》2010,(5):132-132
从北京回来不久,周立波就在上海召开了记者会,宣布《笑侃大上海》正版DVD发行《笑侃大上海》正版DVD在惨遭疯狂盗版之后,虽然姗姗来迟,却强势反击,以全新的面貌和名副其实的8元超低价震撼价登陆,DVD中收录了2009年9月29日,周立波在最后一场演出时,精心录制的现场版本。  相似文献   

3.
彭建国 《考试周刊》2014,(42):26-27
正周立波,海派清口创始人,从"壹周立波秀"开始,为人们所熟悉。不知是"壹周立波秀"成就了周立波,还是周立波成就了"壹周立波秀",结果是现在他们都很有名。后来,"中国达人秀"出来了,周立波就更火了,男女老少都很喜欢他。花了几天时间,看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像《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及《名人面对面》对周立波的采访,我对周立波的认识更加深刻了。由原来的感性思维慢慢上升到理性思考,有了自己的感受——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为什么会这么火。  相似文献   

4.
2009年这个夏天,上海势不可挡地火了一个人,他叫周立波。他的“笑侃30年”、“笑侃大上海”等场场爆满,推波助澜即将演出的“2009我为财狂”侃理财、教你“占便宜”又炙手可热。海派文化的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耳熟能详,它的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容并存,以致低级、庸俗等也夹杂其间,还有它的商业性炒作。在一个价值标准缺失、历史深度匮乏的浮华时代,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究竟隐含了怎样的审美意义,提升怎样的人文的精神与形而上的信念?本栏约请了上海市大同中学、七宝中学的学生们直言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底开始,周立波凭借自己独创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和<我为财狂>在上海迅速蹿红,成为2009年上海演出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他本人也成了2009年中国娱乐休闲文化的热点人物.从海派文化的消费传统看,周立波是在用"海派清口"这种既有传统风格又融入创新意识的表演形式,通过怀旧的言说方式勾起观众的大上海主义情结,赢得观众的认同,然后再用一种娱乐的方式与社会热点、当前时政进行对接,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口味,从而扩大了其在娱乐文化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红人周立波曾在笑侃大上海里有一段表演,大意是说小时候提倡学习雷锋做好事,结果大家一窝蜂地去扶老奶奶过马路。虽然这只是一段笑谈,但可见助人为乐之风一直是大家所推崇的。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行为渐渐变了味儿。曾有篇报道说,有个  相似文献   

7.
黄秋艳 《师道》2011,(1):33-34
由周立波独挑大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曾在上海乃至全国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尽管非议颇多,社会各界对周立波本人褒贬不一,但不影响《壹周立波秀》成为2010年毫无争议的“收视之王”,也不影响观众对周立波的喜爱和追捧。周立波让观众知道,原来脱口秀可以如此精彩。《壹周立波秀》节目令我们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笑也流泪》描写了益阳某水乡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历史风云,其重要特色之一是大量描写乡土风情、民间风俗,开辟了自己的艺术空间。作者采集乡土民俗资料时,自觉学习了益阳著名作家周立波写《山乡巨变》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1."侃神"这个荣誉称号非他莫属。他个头不大,1米60左右的身高,却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活跃分子。能说会道的他可以与海派清口的创始人周立波媲美,一样滑稽的表情,一样有趣的动作,不能不让大家认为他是"侃界"的一朵奇葩。或许,他就是海派清口的二代接班人吧!所以在上课时  相似文献   

10.
郭晓彦 《海外英语》2012,(15):229-231
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包括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及会话分析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每个学科基本是从某个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譬如心理语言学着重分析其心理动因,而语用学则偏重其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不同学科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对文本进行分析。鉴于此,该文将以具有浓郁海派特色、语码转换频繁的娱乐节目海派青口为例,选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从心理动因和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综合分析其中语码转换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①《侃舞》(《青年文摘》1990年8期7页标题)②《蔺新江侃球儿》(《中国青年报》1991年3月15日4版标题)③《会外“侃”会》(《中国青年报》1992年3月26日2版标题)④他接过话茬就侃。我估计平时他们也没功夫这么轻松地侃。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包括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及会话分析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每个学科基本是从某个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譬如心理语言学着重分析其心理动因,而语用学则偏重其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不同学科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对文本进行分析.鉴于此,该文将以具有浓郁海派特色、语码转换频繁的娱乐节目海派青口为例,选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从心理动因和社会语用功能方面综合分析其中语码转换的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贺娟 《语文知识》2013,(4):139-141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幽默语言是一种修辞现象。"海派清口"大量的幽默效果都是通过辞格的使用来实现的。本文以《笑侃三十年》为例来分析其对辞格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以草根明星张一一、独孤意为代表的众多80后作家联合发表公开信,严辞敦促周立波尽快向广大网民道歉。公开信指出,周立波是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的典型代表。说他庸俗,是因为周立波惯于打着海派清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读了《语文教学研究·读写天地》2012年第2期后,发现有三处不恰当的地方,现在提出来,如有不妥,还请您不吝赐教。一、第35页《一周立波秀》栏目。电视节目在书写时是《壹周立波秀》。二、第35页《一周立波秀》之周立波戏评小沈阳第二段中"我们是相同纬度不同经度的东西"应该为"我们是相同经度不同纬度的东西"。因为前文中有"如果由南向北",在地理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是湖南茶子花派的领军人物,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然而,在矛盾中摇摆不定的思想致其备受争议。本文以周立波早期的短篇小说《麻雀》为切入点,从分析文本来试图探寻他对启蒙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和一位股权投资界的前辈聊天,我笑侃这两年他这个行业是最赚钱的,二级市场的利润已被一级市场压榨殆尽。他认同,谈起这两年业界的"蓬勃",真如雨后春笋,房地产商的钱亦有不少投入。  相似文献   

18.
《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和《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是作家周立波政治视角下的文化潜意识所造就的文化人物.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政治外形,文化内核;现实表现,历史影子.周立波的政治视角来源于他的政治思想,其文化潜意识则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人物的熟悉,是他深入生活的结果.在工农兵文学作家中,像周立波这样的作家其实不少.许许多多的工农兵文学作家,在以政治视角审察和表现生活时,都流露出了文化潜意识.以往好些论者称工农兵文学全是政治,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完全是政治的工农兵文学作品并不多.  相似文献   

19.
海派文化的本质是市民文化,体现出娱乐对城市高强度竞争的救赎功能。海派市民文化进入电视时代以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恢复海派市民文化正脉则得力于世博时代到来后上海所获得的诸多有关世博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上海城市身份的正面确认。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以及《舞林大会》,体现出了海派市民文化复兴的动向。《中国达人秀》是海派娱乐业的纪念性形态,《舞林大会》激活了世人对上海舞厅文化的记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系列则显示了海派市民文化的刚性力量。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使得世界性的元素第一次以正面、积极、合乎法理的姿态再度移植到上海。新海派市民文化将在合理、健康、理性、自觉地消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本土文化的元素。世界性的美学均衡性法则已为上海城市及其市民文化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众所周知,周立波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以独树一帜的小说创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周立波的成名是较迟的。但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主要以散文、文艺论文等文学形式问世文坛。他当时翻译的捷克作家基希的写中国现实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对报告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他逝世前夕,周立波同志从未间断过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