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课主要内容,而“三步上篮”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课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的人较多,我们在课堂上应尽快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三步上篮”。篮球课上一轮又一轮,沿用原来的教材内容、教法,总感觉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一点都不会的学生就更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物理学原理对“三步上篮”的教学顺序,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改进。经过对比试验班检验,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6岁、身高1.78米 体重68分斤) 我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也在球场上拼搏过奋斗过。篮球虽是一项巨人的运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个高大的身躯,包括我在内。 当然,矮个子也有矮个子的优势:灵活、速度快,控球能力较强……可许多人却由于“海拔”不够高,而忽视了一项重要任务——抢篮板球。他们认为篮板球只有个子高的人才能去抢,自己“冲上云霄”难免有些“稍逊风骚”,所以对篮板球的拼抢,一向是持“麻木不仁”的态度。我却很热衷于争抢篮板球。  相似文献   

3.
见到濮存昕是在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馆里,适逢每周一次的“梦舟”篮球队的训练。休息时我与他聊了起来。 濮存昕加入“梦舟’篮球队已有3年。问他为什么对篮球情有独钟,濮存昕说:“篮球集跑跳投为一体,是非常好的综合性健身运动。上中学时我就是校篮球队队员,篮球还伴我度过了在黑龙江插队的知青岁月,因此我对篮球的感情非常深。” 加入“梦舟”篮球队后,濮存昕几乎没有落过一场训练,即使随剧组赴外地拍戏,他也会带上一只篮球。休息时,他便寻一块场地独自运球、投篮,玩得很上瘾。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运动是最好的休息,演员生活非常不规律,拍戏又非常消  相似文献   

4.
在我手上捧的是《篮球》,在我脑海中想的是《篮球》。在这里,没有我的名字,更没有我惊人的事迹。可自从我看到这个名字,它就像是我的知心好友,我离不开它,也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它是我的第二生命。 记得上中专一年级的时候,偶尔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书:封面上是美国职业篮球(NBA)扣篮的精彩镜头。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篮球,个子很高,又适合于打篮球。由于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读初中的时候,连篮球怎样都不知道。每当看到精彩的篮球赛时,我总是很自卑。到了中专,有了很好的条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自己感到很遗憾。于是,我怀着好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性好动的缘故,我自小就与球交上了朋友。上了县城高中后,个头猛地蹿到1.80米以上,于是我对篮球情有独钟,篮球对我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只凭一股蛮劲,闭门造车,不讲技术,终无法造就一副好身手。一天在一位爱好体育的老师那儿看见了一本过期的《篮球》杂志,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一本以“篮球”命名的杂志,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借来一看,立即神情专注地扑进这块风景独秀的领地。拉里·伯德、“天钩”贾巴尔、“魔术师”约翰逊,许多陌生的面  相似文献   

6.
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后面却是一个拉不开、扯不断的关系和一场不能说不激烈的“竞争”。一位中学老师这样对我说:“我现在不敢上篮球课了,因为班上冒出一群 NBA 的球迷,他们每天的话题都是篮球,下了课就打篮球,现在球打得比我好。篮球的技战术比我还门儿清,你说我这篮球还怎么教?”另一位中学老师却也对我这样说:“以前教女学生踢足球甭提多费神,她们不爱踢也不会踢,一听上足球课就溜号,这下好了,  相似文献   

7.
<正> “三步上篮”是篮球行进间投篮(跑篮)的俗称,它是在快速跑动中接球或运球结束时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常在快攻中或突破切入篮下时运用。由于篮球规则对球、手、脚的关系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三步上篮”实为“两步上篮”,决不能理解为“跨三步后才上篮”。  相似文献   

8.
在篮球教学中,人们经常引用“三步上篮”这一习惯用语进行教学,而学生由此往往产生一种三步后上篮的误解。究竟“三步上篮”的术语对否?我们分析一下便可晓得。篮球规则规定:“队员在移动中接球或远球结束时,可采用两步停止或将球脱手.”并明确  相似文献   

9.
水中刀问答     
《篮球频道》编辑部的各位: 你们好,是你们杰出的篮球杂志让我了解篮球,品味篮球,近距离地感受NBA赛场上紧张的气氛。在此谢谢你们,请接受这位来自远方真挚而又朴实的感谢。 我,一位高中生,我,一位篮球新手,我很幸运刚刚踏入高中校门就被选到了校队。我们队的战绩一向不错,我的表现也可以,投篮、意识、速度……都说得过去,现在惟一让我头痛的就是弹跳,我的垂直跳最高才能摸到篮筐。看着队友轻松抓筐,我非常着急,所以想到了你们,希望你们可以给我一个正确的练习方式以提到自己的弹跳。我非常喜欢篮球,也希望自己表现的更好,所以说《篮球频道》的各位编辑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 一直支持《篮球频道》,又迫切“飞翔”的篮球爱好者。吉林省龙并市第三中学高一(3)班 林威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女儿是妈贴心的小棉袄。当初我生下儿子王治郅时,我好羡慕那些生了女儿的球友。可等儿子一天天长大,那些生了女儿的球友反又羡慕我了,说大郅不仅是我的心头肉,更是我的小皮袄。我听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是呀,儿子大郅不仅要强上进,而且懂事听话,善解人意。 我身高1米87,这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篮坛,可算是少见的。由于我身体单薄,加上对篮球的热爱,从我步入北京队的那天起,整天就琢磨着怎样打好篮球。命运总爱与人开玩笑,正当我踌躇满志之时,“文革”  相似文献   

11.
全家人都喜欢过周末,惟独我是一个例外——偏爱星期一。何故?因为这天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有一档《篮球公园》节目。我又可以和我魂牵梦萦的“情侣”相会了,而且可以厮守好几个小时呢! 无须多说,这个“情侣”就是篮球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第一次认识篮球是在1957年进县城读初中以后的事。那时每天的课外活动只有一样:十几个同学挤在篮球架下争抢一只橡胶篮球。不管是谁,一旦逮着一次球,便拼命地把球向篮板上甩去。不过,就是这难得的一次机会也未必能够得逞,有时球刚离手就被个头高一点的同学“盖帽”捅走了。尽管如此,大家仍乐此不疲。 当时我才12岁,个头矮得坐汽车只用买半票,缺少与其他同学争高球的资本,只能站在篮架后面,等着捡起“漏网之鱼”。这种角色被人戏称为“等水癞蛤蟆”很可怜。不过,这种角色虽然机会少,但总能愉悦一两次。  相似文献   

12.
我与《篮球》结缘已7个年头了,我是她的一名忠实读者,她是我的启蒙教师。从1989年起,我就有了一份自己最喜爱的《篮球》杂志。那年我刚5岁,杂志上的字我都不认识,只是翻看一些运动员打球的照片。有时爸爸在“人物撷英”和“技术点滴”栏目中选一些文章念给我听。我为了学好一个动作和技术,每天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至熟练才肯罢休。在学投篮时,由于年龄小,个头低,爸爸便动手给我做了一个活动篮球杆,每天训练时我们把篮杆搬到院子中。在《篮球》这个启蒙教师的指导下,我克服了重  相似文献   

13.
篮球兄弟     
一日,我在篮球场旁遇见金兄, 他沮丧着脸告诉我,他因为腿伤,半 年不能参加篮球比赛,也就是说,球 场上将少一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我 也将失去一位篮球兄弟。 我轻抚着他的肩膀,突然鼻子一酸,我努力控制着,不让泪水涌出来,内心思绪万千。金兄悄悄走进我的生活是在一个烈日当空的正午、当瘦弱的金兄以巩汉林似的“四步探戈”一次又一次奋力向篮圈发起冲击时,我才知道他叫金庆。就这样,我结识了金兄。但是,金兄宁愿相信他是“飞人”乔丹,也不愿我说他是巩汉林。 金兄的训练十分刻苦,球技自然长得很快,不知不觉中超过了自以为是的…  相似文献   

14.
黄毓省 《垂钓》2008,8(10):43-45
自2002年接触竞技钓鱼以来,大大川、小的钓鱼比赛我参加过百余场。一步步走来,我的钓技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相对顶尖高而言,我自认仍是“半瓶醋”。值得欣喜的是,自感受了云南省首属“鸿基杯”钓鱼大奖赛后,我在钓技和对比赛的认识上又有了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佚名 《篮球》1997,(10)
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我也是“追星族”中的一员,“发烧友”的死党。但歌迷的“发烧友”里没有我,影迷的“追星族”也与我无缘。使我“发烧”的是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篮球赛,我追的“星”是身怀绝技的球星。我是一个球迷,迷球,迷球队,更爱打球的人。在各甲级球队中,我最喜欢的球员是我们家乡球队——辽宁队的后卫李晓勇。 李晓勇的外表虽无歌星、影星那样英俊,却不乏潇洒、倜傥的风度,真正使我喜欢的是他的球技、球风。我本不喜欢篮球,而使我喜欢上篮球的是李晓勇,尤其  相似文献   

16.
梦工厂     
Francis:你好,我叫冷智峰,是黑龙江泰来县的一名学生,也是个铁杆篮球迷,每当《篮球频道》到了以后,我总是立即购买。但郁闷的是,由于我这里比较偏远,有时会买不到。我看篮球已经几年了,最大的梦想就是和迈克尔·乔丹合张影,希望能通过梦工厂这个栏目来实现我十分喜欢当代体育出版的特辑《人间兵器》和《初王朝》并希望《篮球频道》多出一些“十佳……”“十大……”之类的文章,这样的栏目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梦     
大概可以从小学算起吧,我例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十几年魂牵梦绕,这不断的惰结凝筑了我深深向往的篮球之梦。我梦想能有“魔术师”约翰逊那样鬼使神差的传球;我梦想能像巴克利“重型坦克”般地冲锋陷阵;我也梦想如德曾克斯勒那样滑翔似地上篮;但我更梦想“飞人”乔丹那所向披靡的超级扣篮,梦想“J傅士”欧文和“大鲨鱼”奥尼尔势不可当地轰啃篮板,因为只有那力拔山兮的扣篮在球场上出现,你才能看到篮球真正的雄魂和魁力。我有一个梦,一个能扣篮的梦想。记得很早以前,我就对篮球产生了兴趣。这也许是受益于酷爱篮球的舅…  相似文献   

18.
王兵 《篮球》2004,(12)
与众多喜爱篮球的球迷们一样,我每一次都满怀憧憬地去展望即将到来的新赛季,而每一次又都会略带遗憾地去回顾刚刚过去的旧赛季。希望与遗憾交替,精彩共瑕疵并存,个中滋味怎一个“爱”字了得?带着这样的记忆和心情,我依旧满怀信心地期待CBA第10个赛季的到来。 十年前,中国篮球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将篮球体工队建制改成俱乐部编制时,其意义绝非是“换个牌子”那样简单。CBA已进行了九个赛季,中国篮球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今天,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相信:第十个CBA赛季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相似文献   

19.
让你脱口秀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阿姨”这个词不知道用得对不对?因为我觉得篮球这个东西是比较火爆的,而女生们大多数是比较文静的.反正在我的圈子里至今还没有呢.不知《篮球频道》的编辑部中是否会有女性?不得而知啊。买这期的《篮球频道》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累,从20号就开始往书店里面跑,足足跑了4天.而且还特别悬,因为我投了一个“压哨球”,这是书店里的最后一本了.在我后面还有一个败兴而归的大哥,我如果晚了一步,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这里还有个问题,你们开办的“Fans全联盟”  相似文献   

20.
汪兴 《篮球》2000,(10)
我从小到大,很少有过业余爱好。当我向篮球说:“I LOVE THIS GAME!”时,已经是初二了。以我的性子,对任何一项爱好都是三分钟热情,而我对篮球这项运动却是一见钟情,继而情有独钟,最后痴情不改。 那时,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与此同时,我对篮球的兴趣也一天天增加了。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的球友,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进攻、防守等基本技术。 我的球友们大都注意怎样进攻、怎样过人,而我却独树一“职”,选择了控球后卫一职,把进攻的机会让给别人。由于我一心研究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