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选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四节(《曲线工具的妙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各种画法及运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颜色填充工具等,并能运用这些工具绘出一幅内容简单的图画,但是画面不够丰富,缺乏创意。通过使用曲线工具可以绘制任意弧度的曲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运用起来不够灵活。本节课通过循序渐进地融入曲线工具的一些妙用之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七彩的图画》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讲的是用颜色和自定义颜色来填充图形。学生在认识画图界面的基础上,已经会用直线、圆形、矩形、刷子等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本课内容分为:学习用涂色工具和颜料盒给图形填上颜色、学习用自定义颜色来填充图形两部分。二、设计理念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等原因,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通过自主探…  相似文献   

3.
《调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的内容,"画图模块"的重要一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画图工具操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学会对操命令的使用。教材通过对一朵花进行"旋转/翻转""拉伸/扭曲"作,改变花朵的方向、形状和大小等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感知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主要是面向初—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圾其大概功能。重点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画图,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丰要是面向初一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及其大概功能。  相似文献   

6.
“画笔”是Windows下的一个短小精悍的绘图程序,它为用户绘制各种图形提供了便利。为使大家熟悉它在Windows95下的用法,现对其功能改进作简要介绍。一、工具箱的变化“画笔”在Windows95下称为“画图”。“画图”的工具箱保留了原来的大部分工具,并对其中的部分工具作了一些改进,如“橡皮”、“圆”及“矩形”等工具。同时,也添加了一些新的工具如“取色”、“放大”等。二、绘制图形工具的改进在绘制线条、图形时,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变化。1.鼠标器的左、右键均可画线在“画笔”中,只能用鼠标器左键画线。而在“画图”中,用鼠标器…  相似文献   

7.
一、恰当问题,给学生思维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笔者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圆角矩形”这一工具时,先提问:“‘画图’当中有多少种工具?你学过了哪些?它们有多少种用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打开了“话匣子”:“‘画图’中有直线、曲线、刷子、椭圆等16种工具,我知道直线可以变粗变细,橡皮可以变红变绿……”教师继续问:“那你们知道‘圆角矩形’工具吗?它究竟又可以画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提问声中活跃了起来,他们试着自己打开“画图”软件,选取“圆角矩形”工具,在画图区中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猜测———验证该…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神奇的曲线》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0课《画线》内容中的一部分,是针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的使用而开展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按照教材的布局,这课内容是认识画图后的起点教学,但本人认为如果把这课当做画图的起点教学,针对刚刚接触电脑的三年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编,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有趣的画图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涂色工具的使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请你认识我》原是广东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五课的内容,教材本意是想让刚刚互相认识的小朋友通过书写自己名字和制作个性化的名片等形式,加深小朋友之间的印象及感情。我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电脑程序中的“画图”软件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掌握画图程序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由于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对于电脑操作还不是太熟练,对画图软件也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我选择了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为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橡皮"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三年级下学期)第六课的内容。本课是画图中关于修改图形的内容,修改图形是画图中的最常用的功能。是在学习了"铅笔、直线、曲线、喷枪"等工具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绘画工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这是第二章《用计算机“画图”》中的最后一节课,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前面所学的画图工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其能够创造出一幅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画来。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运用画图工具绘画的能力及审美能力,而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水灵灵的葡萄珠》是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一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电脑进行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能力链的前提。教学重点是掌握画图程序中绘制画板的基本操作方法及相关命令的使用。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学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设置一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学习和操作过程,掌握画图程序中“命令”和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  相似文献   

14.
<正>复习课要能既抓住关键,又提升能力,本文以二次函数复习课为例,探索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序列的重组,来达到知识经验重组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果,提升学生能力。一、过程分析与重构(一)基于已有经验,展开教学主线二次函数研究的基本功是"配方""画图",它是学生准确、全面掌握图像特征和性质的前提和关键。之前,学生对二次函数有了一定认识,但由于二次函数在教材中没有集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建构主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索发现,经历过程中学习新知,采用延时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有效地开展教学。如《画圆》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画图中文字工具是用来输入文字的。不过,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文字工具可以帮助你在绘制一些图形的时候偷偷懒!利用文字工具,你可以在画图程序中只单击一个键即可输出一个图形符号。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41):66-67
正一、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学会用直尺正确画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摆一摆"等)认识角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指认出现实中的角及其各部分名称,会用各种材料做出或画出角,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教材结构】《彩色世界》是江苏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小学上册第13课的内容。它是对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贯穿着以后的整个画图教学。从教材的安排和课文的内容来看,这一课属于画图软件中的基础知识点,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置换前景色和背景色,以及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本课首先以几幅彩图引入课文,接着介绍了置换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接着以彩色房子为例,介绍了"涂色"工具,在读一读中提到"还可以用‘喷枪’‘、刷子’‘、取色’"工具来处理图形的颜色,最后以画几个简单的彩色图形作为练习。  相似文献   

19.
在2017年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执教《函数的奇偶性》一课的选手创设的问题情境主要有"现实生活""单刀直入""认知冲突""方法引领"四种类型;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时主要有"快速滑过""一步到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时主要有"仅设置教材中的例1""增加概念辨析和教材中的例2""增加根据奇偶性画图的练习""增加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问题"四种做法。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自主而不是控制;真思而不是诱思;建构而不是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从小学生实际入手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教材中"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读一读"等栏目,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主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参与观察、思维、探索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给学生提供"议一议""说一说"的空间。由于小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时便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议一议""说一说"的空间,使学生自觉自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