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24):178-179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艺术技能、知识储备,并给孩子报名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让孩子的节假日变成另一种"上学日",被这些"兴趣班"掠夺的,除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还有家长与孩子一起的"亲子阅读时间"。为此,本文从如何让家长明确阅读目标、如何提供亲子阅读的机会及亲子阅读中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待形成家园合力,增强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激发幼儿更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家园共同为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努力。  相似文献   

2.
时下,兴趣班成了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家长都给孩子报了不止一个兴趣班,比如书法班、音乐班、器乐班、舞蹈班、珠算班、围棋班等。兴趣班本来是学校生活的调剂品,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快乐,体验乐趣,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如今它却丧失了本来意义,渐渐成为了学校课堂的延伸。孩子们在兴趣班体验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压力和沉重。家长也用名次、荣誉、奖励、比赛、攀比等字眼逼迫孩子.让兴趣班的学习多了一份沉重,少了一些轻松。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使兴趣班回归它的初衷,真正为孩子谋福利。  相似文献   

3.
<正>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也逐渐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开始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其送进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然而,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个  相似文献   

4.
辅导手记     
《辅导员》2015,(5):10-12
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盲目地给孩子报一些课外兴趣班,占用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造成一些孩子不会玩,更不会与大家一起玩,缺少团队合作的能力。他们在家的游戏方式就是电脑、ipad,在学校课间的游戏方式就是相互追逐打闹。自少先队游戏活动推广后,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孩子们受益匪浅。孩子们在游戏当中收获很多,  相似文献   

5.
我园位于古运河河边,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传承、研究、开发了大量深受幼儿喜欢、具有童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弄堂小游戏。让孩子们走进弄堂游戏,体验弄堂游戏的乐趣,回归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着眼儿童兴趣需求,精选弄堂游戏内容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更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弄堂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努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理、加工和改造弄堂游戏资源,开发创新游戏活动玩  相似文献   

6.
阙明坤 《中国德育》2013,(13):63-63
又是一年暑假,正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准备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时,很多却被父母逼迫参加这"班"那"班",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孩子们沮丧万分。近年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异常火爆。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城市学生参加过培训班。缘何家长如此热衷于让孩子上"班"呢?表面原因不外乎是想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背后原因呢,往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活动形式,好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游戏中,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习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生厌恶,提笔之时便是痛苦之日,作文自然童情缺失、童真流失、童言散失、童意丧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注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略了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漠视了孩子真实的心灵感受。习作教学唯有拨动孩子的心弦,让孩子们感受到习作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孩子们才会情动于衷、乐于动笔。那如何从"儿童"出发,让孩子  相似文献   

9.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形形色色的游戏中感受快乐,感受生活。小学英语课,应当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味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将游戏原则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始终。它包括快乐原则、平等原则和成功体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我们在幼儿教育中也应该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他们可以自主地去创造游戏方式,不需要家长的指导和老师的教育,而现在家长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开始学习英语、识字等不适宜幼儿年龄的课程,让儿童失去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利用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也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2.
郑荣 《山东教育》2012,(15):12-13
每当孩子升入大班后,家长们开始普遍地关注"幼小衔接"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知识贮备和学习习惯上。不少家长纷纷给自家的孩子投报了业余学校的兴趣班,如拼音班、口算班、英语班等,家长们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像一股大浪,将孩子们淹没、卷抛在其中。我们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感受呢?记得去年毕业班里有个孩子,小名叫浩浩。我来叙述他的一些故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所有家庭和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些年和家长的不断沟通和孩子的接触中我感悟到:不管是从做家长的角度还是做老师的角度,都让我羞愧万分。很多自认为不错的年轻家长和我们这些像模像样的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伤害和为他们创设所谓"优越"的环境是如何与真正的快乐成长背道而驰的。越来越多与自然不相协调的复杂教育让孩子们过早承担了本该不属于他们的压力,失去了最快乐、幸福的童真年代。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应该尊重"儿童文化",让童真、童趣融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尽情飞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让孩子的童心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飞扬:创设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做为幼儿教师,应立足孩子的兴趣设立游戏主题,将创设环境主动权交与幼儿,放手让孩子们自主进行角色游戏,在游戏中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并以此为基础并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们快乐参与角色游戏,真正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城市普通居民的入户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而普遍的现象:孩子们"上班"忙,家长们"花钱"忙。在调查所涉及的4 ̄12岁儿童中,半数以上的孩子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兴趣班;在所调查的8个城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世界。"然而目前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孩子拥有许多玩具、玩电子游戏,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游戏的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幼儿园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年轻的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各级各类的辅导班,挤占了本该由儿童自主支配的游戏时间,使儿童从小就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过早地失去儿童本有的童真。这里,很有必要向家长们和教育者发出呼吁!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2,(1):54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很多原因,阜阳颍州区的家长"淡香莲花"(网名)说,自己小时想学却没条件,所以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来学。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不同原因,我们给出了一些分析与建议。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上。这就难免会"盲从"———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游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玩。但儿童的游戏却不同于成人的玩,它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肢体,提高了智力,训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可以说,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我国早期教育的现实中,受成人意志及功利意识的驱使,忽视儿童需要、违背儿童天性、剥夺儿童游戏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父母被卷入早期教育的热潮,形形色色的号称能够使一两岁的孩子认字多少、数数多少、背多少唐诗的“神童方案”剥夺着儿童游戏的权利;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训练比如钢琴、绘画、计算机等等,挤占着孩子的游戏时间。家长们指望通过各种提前开始的知识技能训练,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出人头地。然而,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有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的结果呢?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由儿童自定前进步伐、自我控制的游戏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最佳途径,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本期的“特别关注”推出《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旨在提醒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仅仅从消遣娱乐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的意义是不够的。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必须把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利,看作是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权利的保障。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当把保障儿童游戏权利的实现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还给儿童游戏的时间,为他们创造游戏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