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积累"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且不说含积累意思的文句,仅仅"积累"这个词在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了17次。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积累,目的是通过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运用的前提是积累与内化。这17次所提的"积累"大体上可以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一、语言的积累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积累,专门指向积累语言的有8个地方。基本理念第二条:"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阅读要求3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理解语文素养:"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积累并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以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激发积累的兴趣,在掌握方法中体验积累的乐趣,在运用语言中领略积累的妙趣。最终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注重积  相似文献   

4.
<正>中考语文复习的内容多而时间紧,特别是基础知识复习这一块,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这是师生都想解决的问题。我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简单归结为三个阶段,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三部曲"。第一阶段,重视课本复习,狠抓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我们都知道,积累与运用是相互联系的,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目的。为了达到运用的目的,首先要在复习中注意积累大量的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从"抓住课内积累点、发掘课外积累点、语言实践积累点"三个方面阐述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方法,使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丽莉 《中小学电教》2011,(11):112-112
<正>语言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运用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特别是对新鲜感的词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果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看作学生学习最终登攀的高楼,那么,"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则是筑起这一高楼的最基础、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砖石。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积累语言的首要渠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词语和简短句子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8.
言语积累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一项长期工程。教师应立足课堂,在"微听写"中深化积累的效益;拓展课外,在"微采蜜"中拓展积累的维度;链接生活,在"微运用"中彰显积累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效益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教学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教学实效来转变。我认为聚焦语用,坚守其价值,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尊重。一、借助文本,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1.诵读,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积累语言的主渠道,语文课本是语言积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必须摒弃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的练习,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文本,使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积累文本中优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12.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一般会在试卷中设置"积累与运用"板块,重点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相似文献   

13.
张军 《甘肃教育》2014,(23):43-4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因为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积累,没有积累的素养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吸收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才能为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是语文积累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搭建语文知识积累的平台,让学生学会积累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一、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明白积累语文知识的目的"知识的获得,在于点滴的积累。"为了使积累取得更好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和作文中词不达意、词汇贫乏、语言浅显的现象屡屡发生,特别是在语言积累题中,学生的答案相去甚远,使一线语文老师哭笑不得。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刻不容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下了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的课程。"这句总揽全局的话清晰地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低年级虽然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可是语言积累也不可忽视。识字写字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进行。万丈  相似文献   

17.
<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需要积累,语言需要运用。有了积累,运用才更加自如;因为运用,积累才更显必要。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运用,不会运用,积累再多,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千方百计采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学习语文重在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而掌握技能关键在训练。语文训练的价值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因而语文训练天然地蕴涵着人文性。语文训练大致可以从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三个维度进行,而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避免语文训练中存在的技术主义倾向,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话题,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加深理解,促进积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操作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相似文献   

20.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厚实的积累才能施展大作为,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让他们积累语言,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要求积累背诵的,在小学教学中做好语言积累,对学生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