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使语文教育不单单是一种知识体系,其中还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高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想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改革深入下去,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母语教育的特色,必须深切把握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世界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视野,是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展开启蒙教学,引领学生解密汉字,进行阅读体验,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逐渐从感知到传承再到爱上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传承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深层编码,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罗素曾经说到,语言不是我们可以只管使用它,而无须注意其本身的一种媒介。如果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那么,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培育。语文教育是母语的教育,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新一代人成长与发展的精神支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而文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不管是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都包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学必须纳入语文课本,语文教育必须包括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关系着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命情调。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一种超越的品格。我们理应呵护好学生温润的心灵,培养他们蝉蜕尘埃、皎然不滓的精神。一个健全的灵魂,应当为一朵花的初绽而驻足流连,应当对灿烂的星空心怀敬畏,应当为生活中的弱者一掬同情之泪,应当对社会的不公保持愤慨。语文教师还担负着传承文化的重大使命。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应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在解读那一篇篇经典时,我们应当心怀“缠绵爱慕”,唤醒古人,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民族语言教育。掌握民族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同步进行的民族发展的基础工程。《最后一课》里的韩麦尔先生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告诉我们:民族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播工具,而且是民族的一面旗帜,是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战斗的武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为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敬畏、尊重和传承。从《诗经》、《离骚》、《史记》到《正气歌》、《满江红》、《岳阳楼记》……无不张扬着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国家教育部将中小学旧版语文教材统一换成"部编版"教材,这标志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对教材改革重点予以归纳,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及小学语文课堂立德树人的目的得以充分凸显。从教育本质上来说,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是事关民族精神、文化安全、国运兴衰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队伍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探究,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是国民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与灵魂,而语文教材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以传统文化为精髓、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表现形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提出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希望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民语文文学素养的提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教育研究》2012,(3):92-94,99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活动。几乎每个民族都会对自己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成熟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再阐释",使之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选编"的过程,只有文化才能够让学校拥有灵魂。好的教育应该有文化的自觉与自我省察。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  相似文献   

14.
严宝银 《考试周刊》2014,(48):47-4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既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责任,又是以学强身、修身养性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承载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积淀丰厚、精深博大的经典文化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丰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加强品德修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这既是教育战略指向,又是教学战术指导;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作者结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之根.可以说,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者,是传承、升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延绵不绝的链条.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品格是民族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质量和风格,是民族文化在其起源和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在个体中,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精神理想、审美气质等内在特质。语文课改也呼吁品格教育的回归: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构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是新时期摆在语文教学面前的重点与难点。论文从社会主义荣辱观出发,对于新时期国内语文教学在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祁敏 《职教论坛》2005,(2):44-45
当今所面临的最大的"文化危机"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盲目否定,教育必须担负起建构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语文教学不论是内容、目的,还是过程,都深深地渗透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语文教师要根据民族文化特点传授知识,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克服民族性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语文教学追求"语文味",而写字教学也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儿童的方式"去关切儿童,从传承母语文化的高度,开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敞亮儿童的精神世界、深化儿童的意义建构、浸润儿童的人文素养,从而建设富有文化意蕴的"语文味"课堂,体现对教学本色、本性、本质的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20.
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尤其是以文载道的语文教育,如今已责无旁贷地成为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介质,承担着重塑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取向。在这一形势之下,近年来语文教学中要求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声不断。一、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内涵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