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英国是欧洲的陶瓷王国。从古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普遍爱好陶瓷的风气,英国孕育出泥浆陶器、白色炻器、半透明骨灰瓷器等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器。尤其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英国首先推行全面工业化,跃升为全欧最大的陶瓷生产国。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3.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器出现在瓷器以前,是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对人类生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强了农耕定居的稳定性。1962年江西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古陶器,是现存时间最久远的一件古陶器实物。新石器时期陶器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制陶业得到了较普遍的发展。河南郑州已发现商代早期陶器十四座,出土烧废的陶器和未经烧制的陶坯,以及多种制陶工具。这时的陶器包括灰瓷…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的3个专场预展《珍宝归途——清代瓷器精粹》、《现当代陶瓷艺术》和《现当代雕刻艺术》3月13~1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亮相,其中《现当代陶瓷艺术》与《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均为中国嘉德首次推出,各汇集中国6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陶瓷艺术家的80件作品,均为业界专家论证认可的上乘之作。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的精美瓷器。也出现其中。  相似文献   

5.
华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典范。华瓷具有强大的调适功能,广泛影响陶瓷之路亚非国家的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进化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6-96
2010年9月25日,由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驻华韩国文化院主办的《交流&陶艺共感——中国宜兴紫砂壶和韩国陶瓷北京展》在驻华韩国文化院拉开帷幕。韩国驻华大使馆柳佑益、韩国陶瓷文化协会理事长姜庆植、  相似文献   

7.
或许因为历史太过辉煌,收藏界长期以高古瓷器的收藏作为绝对的主流;尽管当代陶瓷艺术不乏精品,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事实上,高古瓷器不仅价位高,更因其极易鱼目混珠、真伪难辨,即便行家也常被赝品迷眼,故极具风险。有藏家建议,如非身家丰厚的瓷器行家,与其在真伪难辨的高古瓷器中痛苦游离,不如索性将目光投向价值被一度严重低估的当代陶瓷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进入巴黎文化中心专设的瓷器展厅,一个名为《燃烧的辉煌——中国景德镇12—18世纪陶瓷杰作展》将一股沉蕴苍厚的古貌淳风扑面送来。其中的瓷器珍品按宋、元、明、清各年代顺序排列。北宋时期的“青白刻花斗笠碗”置于正门口.其色泽晶莹如玉,花纹洗练。宋代“陶瓷刻划花”技艺是当时普遍的陶瓷装饰艺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便可找到最原始的刻划花艺术的雏形,至宋代“刻划花”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形成独  相似文献   

9.
一 提到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作为其中经典的瓷器,更是当之无愧的代表。它的出现,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瓷国”,同时也对外国造成了巨大影响,带动了世界瓷器文化的兴盛。所以那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瓷器,既是中国的骄傲,又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官窑陶瓷未出现之前,所有的陶瓷都是民间生产的。在官窑陶瓷产生之后,民间陶瓷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植根于民间,在全国各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瓷器,承载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甚至在很多藏家眼中与人的生命等值。"中国"在英语中之所以被称为"China"即瓷器,无疑是因为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既广且深的巨大影响,并得到了举世公认的缘故。近年来,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窑精品瓷器不断刷新瓷器成交纪录。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的瓷器不仅具有造型艺术,还具有绘画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在制造工艺上也更为繁复考究,一直是藏家追捧的热点。我们先来盘点  相似文献   

12.
瓷器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集艺术的博大精深与工艺的精雕细琢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瓷器作为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历史上广受世界各国喜爱,仅以欧洲众多皇室贵族为例。长期以来他们无不以能够拥有和收藏中国的瓷器作为其身份显赫地位荣耀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福建古陶瓷     
福建负山面海,是中国东南地区陶瓷窑场较为密集的省份,晚唐五代时期,福建陶瓷业就十分发达,据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证实,日本福冈市古代大宰府鸿昨馆遗址出土的青釉碗、施化妆土的釉下褐彩水注、青瓷盘口壶,其生产地来源于福州怀安窑。宋元时期,依窑业体系划分,陶瓷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建阳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二是以德化窑为代表的青白瓷器。三是以晋江磁灶窑为代表的釉下彩和绿釉器。四是以同安窑为代表的青瓷。到了明代,福建的窑业形成了晋江、九龙江流域密集分布的格局。誉为瓷都的德化县,利用瓷土资源可塑性能强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郝晓 《文化市场》2000,(3):21-22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文化市场具有文化价值取向和市场价值取向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史载太伯、仲雍奔吴,在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勾吴”。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无锡出土的印纹陶、原始瓷和青铜器,反映了吴文化纤丽秀美的艺术特色。印纹陶器是一种表面拍印几何形图案的陶器,器形多为坛、罐、额一类盛贮器。无锡市西郊华利湾西周墓出土一件兽耳印纹陶颌,直口短领,斜肩鼓腹平底,肩部两侧立四肢直立的兽形耳,器表饰上下四组条带状勾连雷纹和斜线宽带纹相间组合的纹饰。造型稳重美观,纹饰颇具流动感,将实用与装饰融为一体。原始瓷器表面施青绿色釉,胎体吸水性很弱,器形以豆、碗、盂、筒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庚寅虎年春节期间,《古风·新韵——景德镇民国陶瓷艺术珍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民国时期瓷器精品116件(套),该展无论规模,还是品质、品种、数量,均属国内同类展览的首创。由此引发民国瓷器艺术市场的走向及前景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紫砂陶、均陶、精陶、青瓷、美彩陶被称为“五朵金花”,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尤以紫砂陶名闻遇你.曾先后8次获国际及国优奖。早在明清时期,宜兴陶瓷就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紫砂壶是宜兴陶瓷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深深地贯注着文化审美精神。宜兴建有陶瓷博物馆,并举办宜兴陶瓷艺术节。宜兴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宋王山宋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张店村。2004年发掘的三座墓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为湖北武汉地区北宋时期较流行的墓葬形制。三座墓共出土器物17件,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和较多铜钱。瓷器中特别是两件影青瓷薄胎高足碗和一件莲瓣纹影青瓷高足碗,代表了北宋影青瓷的较高水平。三座墓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铜钱14种,共计85枚,为判定墓葬的下葬年代提供了参考。此次发掘对研究本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习俗有一定价值,充实了本地区的宋墓资料。  相似文献   

20.
永昌瓷庄     
《寻根》2016,(1)
正永昌瓷庄展览馆是一座以收藏明清瓷器为主的专业展览馆,落成于2012年10月。明清瓷是华夏民族将美和智慧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永昌瓷庄馆藏文物由高古陶器、明清瓷器、古董杂项三大系列构成,形成一部完整而生动的华夏瓷文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