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美术史上,在20世纪有一个崛起于广州地区的国画流派,与当时的海派、京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它提出了改革中国画、融合中西的思想,形成了一系列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画新风格,为中国画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至今依然对岭南、港澳地区的美术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就是岭南画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巡回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适应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需要,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美术教育对我国油画创作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国美术创作和教学培养了大批人才;1989年两国恢复友好关系,中俄美术交流在新的形势下走向平等对话.在艺术多元化今天,实事求是地看待俄罗斯美术,有助于中国油画创作与教学.  相似文献   

5.
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对当今中国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术教学主要是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其教育方式以个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主.宋崇宁三年(1104),皇帝徽宗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画学,遂有了比较系统的美术教育.可惜的是其持续的时间很短,其制度和优越性没能在以后的朝代中得到延续和发扬.现代的中国画教学是20世纪初借鉴了西方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创立起来的,但由于是出于西方的教学体系,学生的普遍的能力提高了,但出类拔萃的人才少了.一个世纪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对当前中国画教学依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房晶晶 《亚太教育》2020,(6):122-123
中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重视中国画教学,引导学生赏析国画,以培养图像识读能力;引导学生品鉴国画,以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创新国画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意实践能力;挖掘国画作品意蕴,以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中国画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67):155-156
美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科目之一,中国画作为诗、画融为一体的传统画,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和修养,而且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是其在千百年传承不断的主要原因。中国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文章主要通过中国画的教学必要性分析和其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的重要性分析来对中国画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优化人教版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理当是美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思想教育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中国画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因此,教师有理由有必要在国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我在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理论、中国画技法结合起来,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技法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感技法的传授与训练是中国画教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占整个美术教学的重要部份。高等艺术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美术系都设有中国画专业或中国画课程,并且有一整套的教学体系。成人类院校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美术院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学制为二年。来这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完成改扩建工程之后.3月中旬首次推卅了“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先生,都是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杰出创造和重要影响的画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传承和创新性的贡献,其为人为艺的璀璨人生,有着许多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冯佳 《文教资料》2009,(31):88-89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成长起来.徐悲鸿的美术教学体系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主导。在徐悲鸿的美术教学体系中.“新七法”构成他素描教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素描基础教学。本文对徐悲鸿的“新七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高师的美术教育专业应端正为中学素质教育服务的思想,转变成才观念和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导向由画家或美术人才转变到普通美术素质教育人才上来。要了解、熟悉、研究中学美术教育,把高师美术教育阵地办成地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基地和指导中心。应构建具备普通美术素质教育需求的符合大美术通才特点的专业智能结构。改革现行专业美术教育模式,全面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媒体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将带来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美术教学方法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促进美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21世纪未来美术教育中,建立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代画院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中国绘画教育史上的颠峰时期,并且影响着后世中国画的发展。而当今美术考试制度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文化低能的考生愈来愈多,不仅阻碍了当今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且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宋代画院制度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典范,应当引起当今美术教育家的深思,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颜文樑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他曾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其美术教育思想对苏州美专的办学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精神与意蕴相结合,中西文化相融,并教授给学生,培育出大批对当时社会建设有所助力的实用型美术人才。颜文樑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传承者,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他的美术教育充满了创新意识,对于今天的美术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颜文樑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研究,探讨如何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合理引入颜文樑美术教育的优秀思想,并从中找到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来对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思想的实质内涵进行系统概括,进而分析出其美术教育思想的时代创新意义。且通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出现的问题来进一步说明颜文樑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借鉴意义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作为初中美术学科中的"中国画"教学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采用降低学习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时得到乐趣,唤起广大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其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给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解决中国画笔墨技术的桥梁,为将来更好的投入的中国画研究奠基良好的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种轻松掌握中国画笔墨技巧的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文教资料》2012,(21):75-76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术领域,西方美术及其思想也在与中国美术的不断交流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消化吸收西方美术教育的精华,用以改造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使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是当时美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及观念的更新,影响了很多年轻人。传统意义上认同的美术教学,也已经深深的被网络所影响,在教学的观念,美术欣赏的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促进了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在美术的教学之中运用了现代的教学技术。本文将着重探讨网络对于美术教学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林 《文教资料》2011,(25):99-100
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侧重于美术高考的教学,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等功能的发挥。中国画欣赏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文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