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各地为了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正在进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村落文化的破坏性却是极大的.“撤点并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情,而是每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富山县立山地区的“撤点并校”这个案例,得出撤并前应注意对利益受损方的调研、撤并过程中对当地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在撤并后应为了防止“文化沙漠”的产生而采取相关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2,(8):2
《决策》2012年第6期"撤点并校"执行偏差须反思"撤点并校"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教育者反省。决策实施需要酝酿评估、优化方案、跟踪纠偏。教育部针对"撤点并校"政策执行的偏差表示,将明确学校撤并的思路原则,慎重对待学校撤并,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宋亮 《教育》2013,(34):19-20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远难行、交通隐患等问题。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暴露出大量问题:随着撤点并校的进行,低龄寄宿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家校距离较远的农村小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寄宿,父母只能定期探看。这些寄宿小学生年龄过小,不能自理,还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现在,撤点并校已经减速,低龄寄宿小学生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有专家表示,低龄寄宿正在批量制造"体制孤儿"。起因于撤点并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金牙瑶族乡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开始,较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活动在全国展开已经十余年,十余年间撤并政策和实践一直在调整,撤点并校有许多的正面意义,但也涌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将以学生和乡村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为背景,分析二者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永国 《教育》2012,(24):8
最近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大多数人认为,撤点并校是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有人看到撤点并校以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诸多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认为撤点并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认为撤点并校造成原来学校财产闲置、资源浪费。但是,如果接触到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想发展好城镇化,其中发展农村教育必不可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本文试从我国开始撤点并校为出发点,分析撤点并校的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禁止撤点并校后,我们应怎样通过采用"合村并局"、"校车接送"以及"教育联盟"等模式,为我国发展农村教育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因自然原因和机械原因造成的学龄儿童数量减少以及建国以来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四大方面入手分析了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撤并的原因,撤并所带来的问题,对撤并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实施学校撤并提出的一些建议。因为学校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它还牵扯到问题的许多层面。希望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决策,对农村小学的撤并不仅要关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关注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一、"撤点并校"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撤点并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撤点并校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此政策在实施10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启动了以撤点并校为主导模式的学校布局调整改革。基于对学校撤并过程中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调查,本文探讨了学校撤并程序的公正问题。研究显示:在学校撤并决策过程中,广大居民、家长和教师参与率极低,部分群众对学校撤并效果不满意,低收入者和边远山区农民对学校撤并效果满意度更低。为回应民众需求,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我国亟需在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机制上进行深刻变革,以构建公平正义的学校撤并程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扩大民众参与,构建多元化利益表达机制,实施规范的学校撤并程序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公共空间进一步退缩,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模式呈现缺位互动和在场互动兼有的特点。在撤并的政策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经济和效率取向,而忽略了学校设施所包含的社会和文化意味及其对于村庄的群体象征意义。乡村学校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的公共生活从包括乡村小学、图书室、医疗室等公共场所开始。保留、发展和改革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公共设施,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强农民自我组织能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整合农民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65):166-167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在农村小学推行格式布局的调整政策——"撤点并校"。其出发点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但各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造成了诸多影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诸多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国家、学校、家长的共同合作,需要在实现并校后形成新学校恰当的规模效益、妥善解决富余师资、并校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任勇 《文教资料》2013,(27):121-122,129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具体措施为撤点并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撤点并校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相当突出.很多地方政府没有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办事原则,随意撤并教学点,从而导致农村学生新的上学难、上学安全等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地方政府应意识到教学点的重要性,适当保留教学点,并给予教学点相应的支持.教学点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大量的村小和教学点被撤,学校数量骤减。现在,国家从政策上停止了撤点并校,但其后遗症和惯性依然在农村发展。撤并后乡镇以下村小的命运如何?集中办学后如何管理、如何评价?农村的教育均衡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带着上述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美丽中国"首席教育官"康健和他的助手于2016年5月进行了一次乡村教育考察,自南向北,穿越滇、川、甘三省,历时20余天,走访学校24所。用康健的话说,此行一路大山大河,小村小校,  相似文献   

14.
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周步成的MHT量表对农村"撤点并校"和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方面比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差。  相似文献   

15.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其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出台文件,要求防止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度调整"。但之后,"撤点并校"的步伐并未完全停止,一些地方政府对撤并"一刀切"造成的后果也未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反思这次大规模撤点并校工作对农村文化的消极影响,认为"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学校应该也能够对农村文化困境的突围有所担当,即通过科学、稳妥地恢复或重建一批农村学校,为农村文化立魂;培育为全体农村儿童服务的学校文化,接续农村文化发展的血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互动,有效促进农村文化的活化,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尽教育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强红蕾  张钰婷 《教师》2020,(11):17-18
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采取的政策为"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政策的优势和问题都直观地呈现出来。文章通过整理"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献,发现陕西省富平县小学"撤点并校"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注重学生道德培养等对策,以期打破和走出富平县小学的现实困境,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以政策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导向,结合文献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委托调研等方式对云南省"撤点并校"学校体育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省被撤并学校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阻力,认为体育代课教师师资资源开发存在自身、政策执行、环境阻力;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存在空间、利益、能力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