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了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判断依据.分析了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利用西部7省(市、自治区)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强弱程度分布较为均衡,土地依赖性强的农户比重略高一些;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农户土地依赖性关联性很强,基本遵循以下规律:当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低而流入意愿高;当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弱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高而流入意愿低.  相似文献   

2.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三县两区17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土地退出和土地流转证券化农户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农村家庭人口数和男性人口数的正负相关影响正是现在农村的真实体现,文化水平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支持更趋于正相关。非农业收入越高,对于农户趋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愿也就越强烈,此外,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宁阳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对于土地流转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研究了宁阳县土地流转现状,并从主观因素(依赖程度、流转方式及对象、流转原因、农业与非农收入等)及客观因素(年龄、学历、家庭劳动人口数、拥有土地数等)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进而总结了其土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于2006年对湖北9个县(市)的40个村和200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土地流转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大,近年来土地流出的农户相对较多;第二,土地流转受到国家农村政策的较大影响;第三,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转让为主,存在少量的租赁和互换形式;第四,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大部分是非正式协议;第五,土地流转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部分农民基本满意;第六,家庭经济利益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同时认为,形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位的制度安排使得土地流转处于低水平、零散化的状态;第二,农村中的利益主体在土地分配上存在分歧;第三,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流动性使得地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流转的意愿并不强烈;第四,农村土地流转的高交易费用,造成了流转量和流转范围难以扩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逐渐加快.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非粮化"趋势,为此对"非粮化"现象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冲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土地流转"非粮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规范土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粮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6):25-29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统计分析无法体现土地流转中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行为的随机性,提出了建立人工社会模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变化趋势.该模型结合制度分析、发展框架(IAD)与基于制度分析的主体模型系统(MAIA),形式化与土地流转有关的主要社会制度与规则,将土地流转主体(Agent)划分为农民主体与农户主体,并抽象出农户主体属性与行为,农民主体在不同角色下的属性与行为以及在角色之间的转换规则.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情况,不同年度农村人口结构、劳动力流动变化结果.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个体行为与社会关系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为研究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流转主要包括耕地流转与宅基地置换和农村集体组织建设用地置换.重庆江津区耕地流转率较高,宅基地置换率较低.该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外部利润、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意愿等方面,分析了土地置换存在的问题,发现转出方的外部利润不足、初级行动团体意愿不强、次级行动团体难以发挥作用等,是宅基地置换率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土地量化入股统一流转制,根据作者2009年8月对成都平原6个县(市、区)及其12个镇、24个村共265户农户进行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成都市三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Ⅰ区、Ⅱ区和Ⅲ区的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受到农户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影响最显著的是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目前耕种土地总面积、年人均总收入,以及村人均纯收入四个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探求土地流转推动路径的目的,设计问卷对样本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土地流转整体不充分,路径选择仍以农户自发为主的结论。遵循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分析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四项主观因素,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土地流转的路径有提高土地效益的内在驱动路径、加强政府推动的外在驱动路径、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的人力驱动路径、宣传落实和法律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但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临困境。以河南北村为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流转整体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和流转后土地使用粗放、流转积极性不高、流转渠道不畅和流转范围窗窄问题,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过低、农户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缺失和政府、村委会职能的缺位。要加大教育与宣传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和加强村委会的基础职能建设,以期破解农业规模化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生命周期、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行为是农业经济的微观基础,而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对福建省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的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宜宾市翠屏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现状表现为多数农户愿意参与农地流转,其中转出意愿高于转入意愿,转入需求不足.在影响翠屏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经济效益、劳动力、土地质量、地形因素与农地转入意愿呈正相关性,恋地情结与农地转出意愿也呈正相关性.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只有充分满足流转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削弱土地对农民的社保功能,才能进一步加快流转步伐,促进翠屏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从完善法规政策、坚持有偿流转、建立规章制度、创新流转理念四个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法自愿有偿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流出户、流入户、消费者三方共赢、带动了农业合作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显示出河南农村改革已经破题,正呈加速推进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地不仅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会对农民福利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土地制度的梳理,分析1953年以来土地流转中农民福利的实现状况;按照不同划分方式,分析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分析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民群体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农民福利实现了生存权利、生活权利到发展权利的转变;按土地流转主体划分,政府主导流转、集体主导流转和农户自发流转模式对农民的福利效应依次递增;按土地流转方式划分,土地互换、返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对农民的福利效应依次递增;土地流转对纯农户、半工半农者和经商兼农者福利的提升效应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户拥有农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公益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未利用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条件下,只有家庭经营方式创造的土地剩余价值不会外流,但没有外部输入的家庭经营导致承包地剩余不足。目前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收益已经分化,且土地用途管制等制度又加剧了这一分化。引导离农户退出土地、兼业户出租土地、纯农户经营土地的流转,不仅能促进土地持续生产力培育,而且能增加纯农户土地收益,促进良性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正确对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其成本、收益、风险,除了分析土地流转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之外,更要关注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农户之间的利益纠纷,地方政府或村集体的职能错位,流转项目的非农化和非粮化等,必须及早警觉并有效地进行解决,否则将会加剧"三农"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地方政府若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能,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转变政府职能是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和引导项目流转方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核心的封建生产关系。由于土地的私有性质,政府并不能阻止土地的流转,地主阶级为维护并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兼并小农户的土地。当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地主阶级与政权统治者、农民阶级之间也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级对土地的所有权争夺,最终引起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动荡。可以说,土地兼并是影响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顽疾。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流转已在河南省农村悄然兴起,实现了部分土地的规模经营,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有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以及代耕代种反租倒包等形式。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率还不高,其主要原因包括:非农产业的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不愿放弃土地;农业生产周期长、比较收益低阻碍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操作过程随意,使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规则约束;土地交易市场的服务机构不健全、交易成本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融资困难,使规模经营者缺乏农业开发资金。为推进和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切实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倡导政府整体租赁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渠道;建立、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支农惠农财政信贷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经营规模主体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