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笔 《文化遗产》2010,(1):117-124
本文以西北山区回族"都哇师"为研究对象,以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社区为研究个案,通过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对宁南山区中的回族"都哇师"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存在于宁南山区多元类型的回族"都哇师",并对其所特有的一套"诊断术"与"治疗术"做一"文化浅描",对"都哇师"多元的传承类型,及"都哇师"在山区回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给关照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花儿"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花儿"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借助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契机,通过数字化保护策略的运用,"花儿"必将走上新的传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回族素以手工业技术闻名于世。元代回回工匠制造的"回回炮","声如雷霆",威力无比,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独特地位。回族的纺织物,多被视为珍品。明代,回族精湛的制药、制香、制革、制瓷技艺驰名中外;回族制造的青瓷被称誊为"回青",以精致高雅著称。清代,回族的采矿冶金业具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花儿”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花儿”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借助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契机,通过数字化保护策略的运用,“花儿”必将走上新的传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芳  曹馨月 《当代传播》2012,(4):74-76,84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五顷塬回族自治乡龙咀子村的回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日常交纵融合的家庭生活、宗教生活、学校生活和媒体接触四个场景的"深描",研究了儿童在文化孤岛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传承现状。研究发现:宗教生活和家庭生活交错形成的传统观念与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教育体系传达的现代观念在当地回族儿童心目中成为共生共存的图景;但明确而又相对成体系的传统观念在实际生活中主宰着回族儿童评价外界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现代观念则呈现出碎片化和模糊化,影响了儿童对外界的认识和想象,但对其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暂时似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姜克银 《兰台世界》2012,(11):29-30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纳家户村为例,通过树立旅游开发背景下回族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进,对回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试图促进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调查数据及案例展现了我国回族地区图书馆的分布特点及现状,分析了回族地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并对回族地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使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文化共享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西北"花儿"在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介入的状态下,从"花儿"的中心区到"花儿"的传唱区,跨越几千公里,传唱于八个少数民族地区。国内对西北"花儿"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西北"花儿"的传播学角度研究尚是空白。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五个w模式的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经验研究理论,研究西北"花儿"的传播特点,并分析其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柳田国男在《民间传承论》中界定其研究对象为"民间传承"以来,日本民俗学围绕"传承"概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立场:一是"从田野看传承"或"由传承思考田野",认为应努力把握田野里传承的实际面貌,借此显示出一种民俗学能够进行独到的调查研究之可能性;二是对传承概念的批判,主张不可以继续拘泥于其所蕴含"同一性/连续性"规范,仅仅探究具有"传承"性质的事象,否则今后的民俗学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传承"概念被"冻结",背后存在着基层文化论和民族性理论的影响,这种传承观将有可能由行为论之传承理论逐渐得以"解冻"。民俗学有必要把握"生活世界中的传承"的实际情况,重新返回到田野,返回到生活世界,重构传承概念。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传承社会记忆、再现历史面貌的重要文化事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档案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真实性和继往开来的连续性,它即凝结了"过去",又促生了"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族报刊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回族报刊,孕育在19世纪末中国内忧外患的困扰之中,崛起于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觉醒之时,它被当代回族学学者称为中国近现代回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卷"和回族"百科全书"。深入考察这些报刊的发展历史,研究它所刊载的内容,对研究回族、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对目前出版的回族报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幸福"成为坊间的流行语,"幸福指数"也正在代替GDP,被一些地方政府当做宣传政绩和领导能力的一项新指标。从一些地方全力打造"幸福城市",到另一些地方官员"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承诺……幸福,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施政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回族知识分子透过对时代趋势和群体衰落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历史叙述"对于群体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将报刊和"历史叙述"相结合,尝试构建中国回族历史的叙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促进回族的觉醒与振兴。这一时期回族的历史叙述以回族报刊为主要载体,在内容上增加清史反思的内容,在叙述中突出由进步史观向循环史观转变的趋向,并且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此之中体现出来,对后来的回族历史叙述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回族教育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回族新文化运动提出"教育科学化"。其追求两层含义:教学内容科学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其体现出近代回族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推动了回族教育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俗研究     
《全国新书目》2013,(5):35-38
传承与固守--当代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沈再新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0552.00ISBN:9787510047299本书共包括九章内容,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及湖北回族散杂居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梳理沔城回族的源流和民族关系史;讨论回族散杂居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回族的发展的意义。介绍了沔城回族镇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物产、历史沿革;通过分析当地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和基本社会情况,彰显沔城回族镇的多元文化特征等等。东南民族研究(第2集)蒋炳钊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0158.00ISBN:9787561545201  相似文献   

16.
<正>南诏祖庭巍山,这个古代被称作"巍州"的地方,是南诏的发祥之地,与滇中文化连筋带脉。拱辰楼,则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巍山昔时为"南诏祖庭",一直以来的"文献名邦",而今又被誉为"彝族打歌之乡"。"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脚]色能文能武能神仙。"这幅据说是清代回族首领杜文秀写的对联,当是对巍山最为恰当的概括。巍山于西汉元封  相似文献   

17.
“花儿”是大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它主要流行于贺兰山以南,六盘山以西,蜗山以北,日月山以东这一跨越甘、宁、青三省区的广阔地带,成为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八个民族用汉语创作并演唱的一个歌种。另外,在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也有流传,那是由于“歌随人走”,被甘、青一带回族移民带去的缘故。“花儿”始于何时,迄今仍无定说,但从明代万历年间的诗人高洪所写的“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见高洪《秦塞草》(钞本)…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12年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包含"回族教育"的研究文献为样本,以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非介入性研究,通过分析样本文献的文本数量特征、发文作者、文本信息三方面,反映近十年来我国回族教育研究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为今后回族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竞技活动",投壶"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投壶"活动的起源和规则,分析了此项运动中礼乐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博,古之人谓之"渊",谓之"大",亦谓之"藏"。所谓"博物",即在众物灵秀之间,淘藏得优品。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先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