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东润先生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八《送弟禹臣》一诗的补注中关于彦臣的说法是错误的,受此影响,他将《别三十弟彦臣》系于梅尧臣皇祐五年的作品也就不合适,疑为景祐元年梅尧臣下第后还乡时所作。  相似文献   

2.
朱东润先生编年校注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是研究梅尧臣的重要文献,但其间仍有可补正之处,今例举十二则,以求大方之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由朱东润先生编年校注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是梅尧臣集新的通行本,远胜其他诸本。但是梅诗文字内容有的存在明显错误,朱先生未作任何校记。  相似文献   

4.
王凤苓 《兰台世界》2016,(10):104-106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坛泰斗,其民俗诗的创作不仅对宋诗题材扩大、诗风形成乃至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也全方位展现了北宋的民俗文化。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乡间生活经历及家世背景奠定了其民俗诗创作的心理认同基础;二是宗唐意识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诗学理念支撑;三是广阔的游历生涯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契机与素材。  相似文献   

5.
夏文利 《兰台世界》2014,(6):155-156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阿龙 《中国广播》2005,(3):58-59
古代大诗人总喜欢以欣赏的口吻来讲述一个“孤”字。从陶潜的“怀良辰以孤往”到陆游的“灯孤伴独吟”表达的都是特立独行,孤芳自赏的情结。只有宋代大诗人梅尧臣略显宽容大度,留下了“共结峰峦势不孤”的名句。大诗人口无遮拦,直抒胸臆让人赞叹不已,可现代商业社会里的“俗人”却不敢奢望这份  相似文献   

9.
1980年,我们共出版了113种书,其中重点书11种。其书名为《诗经今注》、《鲍参军集注》、《温飞卿诗集笺注》、《梅尧臣编年校注》、《吴嘉纪诗笺校》、《山海经校注》、《陈寅恪文集》四种(即《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徐霞客游记》。在提高重点书书稿质量方面,我们注意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夏之三月,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在消暑纳凉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吟诗作赋。宋代梅尧臣的"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就是描写中伏日在古树参天、环境幽静的寺院里消夏的情景。诗人杨万里则视荷花池为清凉的世界,几回流连忘返过后,写下《暑热游荷花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大诗人王维喜欢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78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二期无谷同志译注《三十六计》一文说:“……系统地以《易》演兵,写成著作,并传授很多学生的,史书记载的有明代的军事理论家赵本学……”。并在行文中引用《十一家注孙子》与《赵注孙子十三篇》。《十一家注孙子》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整理出版,1978年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加补充出版。所谓十一家即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哲、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皋、孟氏、何氏等。  相似文献   

13.
版本源流考订是古代文献整理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单种文献历代同书异本传承关系的考察,可以从存本中发现和推荐与祖本关系密切的善本。对古籍数字化而言,版本源流考订有助于选择精良的底本,还可将前代版本源流考订成果随同文献正文一起数字化,并进行数据加工。文章以宋代梅尧臣《宛陵集》为例,利用OWL本体描述语言完成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古籍版本源流知识库的结构设计,基于本体开发工具Protégé完成以RDF资源描述框架为基础的本体建模,利用On?toGraf插件功能将该书的版本源流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诗文评七篇     
书三绝句诗后(欧阳修)前一篇,梅圣俞咏泥滑滑;次一篇,苏子美咏黄莺;后一篇,余咏画眉鸟。三子者之作也,出于偶然,初未始相知。及其至也,意趣同归;岂非其精神会通,遂暗合耶?自二子死,余殆绝笔于斯矣。(七十二字)这里第一首,是梅尧臣写“泥滑滑”;第二首呢,是苏舜钦写黄莺;第三首呢,是我写画眉鸟。三首诗都是即兴之作。作诗时彼此并未沟通,写成一看,诗的意思和趣味却十分接近。难道这不说明,我们三个人,  相似文献   

15.
《青泥莲花记》十三卷,是明代文学家梅鼎柞纂辑的一部奇书。说它奇,是因为书中专记青楼妓女,即自撰《凡例》所谓“专以娼论”;并以满腔热忱表示同情与敬意,认为她们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梅鼎柞,字禹金,号无求居士、胜乐道人,别署梅真子,宁国府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自幼勤奋好学,但体弱多病。父甚怜爱,“欲其焚笔砚”,他便“匿书帐中,时时默诵”。宣城梅氏,是当地的世族显姓,多为宋代诗人梅尧臣之后。鼎柞父亲名守德,系嘉靖四十年进士,历官云南参政等职。后因严嵩…  相似文献   

16.
英雄无名百万志愿者在场馆、在社区、在地铁、在街道、在机场,无时不在,又无处不在。他们职责不同,心意却相通,让自己的服务成为北京奥运最靓的名片  相似文献   

17.
百万志愿者在场馆、在社区、在地铁、在街道、在机场,无时不在,又无处不在。他们职责不同,心意却相通,让自己的服务成为北京奥运最靓的名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原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这句话质朴而深刻,道出了新闻战线倡导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精神的真谛。正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象山县档案局牢牢把握"一线推进千百十、奋力开创十二五"主题,引导全局干部树立开拓、开发、开放、开明的"四开"理念,落实亲干、实干、苦干等"十干"要求,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提升档案工作实效。所谓"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作风在一线检验、能力在一线提升。目前,"一线工作法"已成为全局上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习理解上深化,在宣传阐释上深化,在贯彻落实上深化;重在领导带头,贵在深入持久,关键在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在求真、务实、落实上下工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上下工夫。作为地方党报,及时报道地方党委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及时传递给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然而,多年来,受种种因素影响,会议报道成了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