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元内府设立奎章阁开始,书画鉴定这一职事有了官方可寻的历史。奎章阁建立后不久,书画鉴藏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官方认可的书画鉴定职衔—鉴书博士,柯九思即是第一位鉴书博士。柯九思任职奎章阁期间,大量审阅元内府的书画藏品,其多年研习书画的实践经验和鉴定才能得以施展,同时也使奎章阁的鉴赏活动有了权威性,丰富了元内府的书画收藏。柯九思的很多题跋是在奎章阁任职期间所题写,据此可一窥柯九思鉴定书画的功力、理念及个人收藏倾向。本文从柯九思现存题跋墨迹入手,考察其书画收藏鉴赏和交游,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元代皇室收藏的盛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藏书章,又称收藏章、鉴藏印或收藏鉴赏印;属于公家用的可称馆藏章或馆藏书画鉴赏章,属于私人用的又叫私人收藏印等等。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盛世收藏潮流,催生了国内收藏类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收视率也节节攀高。它们以艺术品鉴赏、收藏为切入点,借助其大众媒体广泛的传播力量,普及收藏文化知识,提高收藏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对收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由于这波大众  相似文献   

4.
顾崧,字维岳,号"憩闲主人",是明清之际苏州时人所推崇的书画收藏、鉴赏大家,但有关他的生平和书画收藏、鉴赏活动却不为后人所知.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辑,对其生平和书画收藏情况作了一些考证,希望这一抛砖引玉式的工作能对当今的书画鏊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元明公私收藏的概貌我国古代的收藏可分公藏及私藏两种。公藏为帝王的内府御藏,私藏为帝王之外的民间收藏。元明两代有数位皇帝嗜好收藏,如元文宗图帖睦尔建有奎章阁收藏书画古器,与虞集、柯九思等书画博士常聚阁中讨论法书名画。明成祖朱稼也常与侍从之臣赏鉴古玩,滕用亨待诏善鉴古器,获得朱禄的赏识。元明皇帝于旧藏之外,还费心搜罗新品,增加御藏。元代皇帝曾几次遣使赴江南征书。明宣德、成化年间,朝廷数度派太监至民间采集珍异古玩。万历时期,张居正当朝,将太祖皇帝在南京置下的宝玩尽取北京,以充实内府。然而,元明的帝…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喜好与个性等主观因素构成其书画收藏鉴赏活动持续进行的根本动因。其汉族士人情结、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好大喜功的性格共同成就了他在书画收藏史上的突出地位。而帝王之收藏必然蕴含着国家与政治的意义。在调和收藏的个人性和国家性之中,乾隆帝又形成了自己的收藏思想。  相似文献   

7.
方树梅是云南近代的著名藏书家,所编著《滇南书画录》而为后人所知。《滇南书画录》体现了收藏和研究的完美结合,对于研究后世云南艺术书画的创作和收藏、鉴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城市居民艺术素养日益提升、投资倾向渐趋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日渐火爆、收藏队伍日益扩大,不少媒体纷纷推出了鉴宝、鉴赏类版面或节目,以吸引受众。厦门日报从2006年11月起开设《鉴赏》版,笔者有幸担任《鉴赏》版首任编辑。现结合工作实践对编辑这类版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侯艳如 《今传媒》2016,(9):160-161
私人书画收藏在盛唐时期就已蔚然成风,而到了明代,对书画作品的鉴赏与收藏更为普遍流行。也涌现出了许多书画收藏名家,李日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依据其主要著录及其他相关文献,对李日华在书画收藏方面的相关内容、材料作一简单梳理,并对其生平、交游以及收藏来源、心态等方面予以初步探索。以期使我们更加了解李日华鲜活的同时,更为我们研究明代书画收藏活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收藏文化和媒体传播
  我国的收藏传统起源很早,根据有关记载,商周时期的人民就有了收藏艺术的爱好,但是此时的收藏属于官方收藏,主要有王室、宗庙、官府档案机构等主持的收藏,收藏的物品主要是涉及权力、财富、神圣等方面的象征物品。金石学兴起以后,收藏主体有了新的变化,从王室、宗庙等官方机构拓展为民间收藏,逐渐有个人、研究者等加入。收藏的物品由钟鼎宝玉拓展为金石简牍等,因此收藏动机也有了转变,除了象征权力、个人爱好及追求以外,学习文化需求也成为收藏的一大动机。古代收藏文化的转变,对促进古物的保护、研究、鉴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宗财 《出版科学》2007,15(5):80-82
"扬州二马"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一生中收藏刻印了大量图书.其刻书特色主要体现在:追求功德美名的刻书目的观,服务学术的文化价值观,收藏、刊刻、鉴赏三位一体的刻书资源观,奉儒术为正统的刻书选题观,追求精品的刻书质量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图法》第四版收藏类、鉴赏类的设置进行论述、研究,对这两类图书归类问题进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立类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明红 《湖北档案》2007,(4):45-47
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后进献皇宫,宋徽宗赵估十分珍视,他用瘦金体御笔亲书了“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双龙小印(宋皇帝的闲章,用作鉴赏、收藏艺术品的钤记),徽宗成为皇宫第一个收藏此画者。  相似文献   

14.
明红 《档案天地》2007,(4):21-22,18
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后进献皇宫,宋徽宗赵培十分珍视,他用瘦金体御笔亲书了“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双龙小印(宋皇帝的闲章.用作鉴赏、收藏艺术品的钤记).徽宗成为皇宫第一个收藏此画者.  相似文献   

15.
与数字图书相比,纸质图书的优势在于适合深度阅读,通过打造适合深度阅读的收藏级精品图书,可以实现传统图书产品转型升级.收藏级精品图书具有艺术品的收藏、鉴赏功能,出版人应志存高远,把图书打造成值得珍藏的图书类艺术品.本文以“科学元典丛书”和《不只中国木建筑》的成功出版与传播为案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贵具艺文情趣的中国书话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独到的笔墨,而且在版式装帧上也往往多有可赏可玩之处。北京三联书店在80年代陆续推出的那套小32开本的,包含有《晦庵书话》、《西谛书话》、《榆下说书》等的“书话丛书”,即是书话集出版款式的佳品,具有收藏和鉴赏价值。我所收藏的唐弢先生于1984年春题赠的毛边本,即为雁斋主人奉为藏书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刘阳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99-101,98
刘体仁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曾官刑部主事、吏部郎中。能诗善画,精鉴赏,被称为清初十才子之一。刘体仁所作诗文颇丰,但随作随丢,不自存稿,晚年自编其诗文集为《七颂堂诗文集》,诗文风格清隽遥深,追求自然。在诗歌创作、诗词理论、收藏鉴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刘阳 《图书馆学研究》2011,(8):99-100,F0003,98
刘体仁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曾官刑部主事、吏部郎中。能诗善画,精鉴赏,被称为清初十才子之一。刘体仁所作诗文颇丰,但随作随丢,不自存稿,晚年自编其诗文集为《七颂堂诗文集》,诗文风格清隽遥深,追求自然。在诗歌创作、诗词理论、收藏鉴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小小扇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轻扇慢摇不仅能送来徐徐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还能表明志趣,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笔者最近登门拜访原在苏州市文化局工作,退休后现任平江书画院院长的江洛一先生,有幸观赏了其珍藏的吴江二位名人陈去病和叶得露合作的一把扇箑(见题图),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珍品,极具收藏与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9月16日,扩建与改造后的荆门市档案馆特藏室开始接待利用者。扩建后的特藏室初步形成了收藏与展示.参观与利用.鉴赏与教育等多功能的档案特区。由于原室面积窄小,许多藏品无法收藏与展示,加上存放零乱,影响展示效果。2007年8月,市档案局投资3万多元.对特藏室进行了扩建,增添了设备,重新调整了展示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