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赵泽新 《中国广播》2007,(11):22-2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语言广播既担负着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宣传的任务,又担负若“反渗透”、“反西化分化”的重任,在某些少数民族语言领域,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填补了我国对外宣传的“空白”。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的贴近性,可听性大大增强,不但国内民族地区听众收听踊跃,而且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圳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十多个周边国家的听众中影响力越米越大,来信、来电越来越多。随着党和国家“西新工程”的实施,广播发射功率增强、覆盖面积扩大、收听效果改善,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将越来越成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树立我国良好形象的有力阵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媒体政策。同时,少数民族语言媒体也是保护语言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活力与媒体的使用有相关性。随着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发生变化,民族语言媒体的功能也会进行调整。以单语(本族语言)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媒体在信息传播、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国家认同构建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主体作用。但随着单语人越来越多地成为双语人和多语人,民族语言媒体的政治功能、信息传播功能会进一步弱化,民族语言媒体会更多地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而发挥补充性和替代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郭璇 《中国广播》2015,(4):12-15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立足自身优势,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做了许多工作。面对新形势,民族语言广播应确保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由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网络模式——微博,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固有认识,受众不再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与微博相比,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还是方式都有所不足,本文以广播为例,阐述广播在"微"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分析广播本身存在的缺陷不足。从而研究广播与微博的结合,以此来谋求广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1.网络广播及其特点网络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也可以称之为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异步性”,用户不必遵循广播现行的传播方式“同步”  相似文献   

6.
张荔 《新闻世界》2013,(3):24-25
近年来广播创新一直与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011年新浪微博推出全新应用,网友在浏览微博的同时,不用传统收音机在网络上就可以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它是传统的广播和新媒体的深度结合,它打破了传统广播媒体地域和终端限制,实现边听边聊的交互传播。微博这种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推崇,用户数爆发式增长,同时为广播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的载体,“微电台”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谢奇峰 《视听纵横》2003,(3):110-111
网络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也可以称之为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异步性”,用  相似文献   

8.
文春英  隋欣 《当代传播》2012,(6):106-108
数字技术与网络激发了一场信息储存与传播方式的革命。广播行业借助新媒体技术,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接收终端的多样化等变革。我国广播业如何突破技术层面的简单嫁接,实现内容生产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化学反应",就需要发挥广播特有的媒介优势——非视觉传播,加以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带来的良性变革,实现广播的"适度视觉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翻译是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的重要部分,而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需要发挥少数民族广播的主流媒体作用,关键在于坚持广播受众研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完善广播的舆论引导重在提高少数民族翻译水平。彝语广播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广播,提高其广播的翻译水平能有效增进彝语广播的节目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增强信息传播效果,从而完善了彝语广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微博的多级传播模式,分析了微电台造就的广播的新影响力。微电台使得广播的线性单向传播转变为多级循环传播,广播变成了听得见且看得见和互动性强的形态,广播的受众结构趋于年轻化。微电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广播的消亡。多一种终端就多一种生存方式,多一分生存活力,微电台作为传统广播与网络微博的结合,为传统广播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探索出了一条很有前景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校园广播是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校园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然而在新旧媒体碰撞、交替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也受到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出现了学生关注度减弱、依赖度降低等现象。因而,采取跨媒体合作的方式,通过利用网媒优势、增强微博互动、开通手机广播等途径,将会延伸广播功能、提高听众参与度、实现广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会使高校校园广播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随着民族语言广播的发展,将来还会增加语种。在我国的有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时用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无线或有线广播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38种外语进行对外广播。翻译工作无  相似文献   

15.
向正鹏 《新闻前哨》2013,(11):101-102
广播媒体进入我国已经有90年历史。与报纸、电视等主要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更加方便快捷,传播范围也更广,因此受到广大听众喜爱。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广播媒体也跟其他媒体一样,面临巨大挑战。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无可比拟的即时性、交互性特点受到听众追捧,给广播媒体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广播媒体与微博融合、互动的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网研究院近日发布2017广播频率网络传播百强榜单。该报告建构了广播电台网络传播指数指标体系,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提供数据采集支持,对全国301个中央及省级广播频率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分析2017年广播电台网络传播的水平和特点。报告显示,交通广播依旧是百强榜主力,华东地区优势明显,百强广播微信活跃度高于微博,自有客户端建设不断发力,入驻音频客户端成为广播节目在移动端的重要出口。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类出版物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我国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宝藏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增强其传播效果、增进我国民族文化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提升中国多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应用的层面探讨数字出版建设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类出版物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通知书走红网络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受众、传播技巧、传播时机四个方面,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该微博走红网络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概括出微博走红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微博传播信息的内容是否真正是人们所需要,进而总结出微博领域“微内容为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散居地区民族广播是少数民族听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起来,散居地区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受众率受到冲击。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上、操作上阐述了散居地区民族广播如何提高受众率的具体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已经进入第十年。5G、云计算、AI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深度融合迈进。可视化是广播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方向。广播如何通过可视化传播在全媒体传播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本文首先探讨广播可视化的演变趋势,再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广播可视化发展面临内容产品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服务意识不足、传统盈利模式渠道收窄等问题,最后研究广播可视化的发展对策,以期待能为广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