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郭丽平 《教师》2008,(12):34-35
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目标的预设应是动态的、开放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生成。强调了生成是教学中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生动的课堂生成。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前多进行隐性设计,让预设为生成服务,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互为扶持。但是预设是有条件的,无目的的预设只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预设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因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语的目的是什么,价值何在,不能只注重课程的热闹、花哨,更应关注课堂实效性。此外,预设要考虑学生的内需,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新课程倡导自觉、由内向外而生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设计教学预设时,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的生成、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对话教学成功与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对话教学往往要与预设及生成这组教学活动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预设与生成促成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因多种原因影响,按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本文立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关注学生"、教学资源的运用应"用于加工"、教学过程的预设应"引起活动"和教学评价应"激励"四个方面阐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从"预设"到"生成".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体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展示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它融入教师对文本的情感所作的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它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在完成预设的过程中,教学往往偏离教师的预设,而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6.
余彩珠 《考试周刊》2008,(23):166-1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前的精心预设,并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借助平等对话,巧解意外事件,鼓励自主探究及时捕捉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观点,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7.
所谓“预设”。一般认为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王尚文教授的理解,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流,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预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意外"等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发挥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生成,方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下,预设和生成应是矛盾对立统一体,既需要精彩的预设为美丽的生成预留生长的空间,也需要生成为进一步的预设提供操作平台。课堂本应是预设和生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动态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遵循对话教学原则和实施问题教学策略是实现预设和生成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